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再谈何为哲学及其影响下的现代学术研究——悼念谴箝嘞壬o世二十周年之二

2020年03月21日 8:22 PDF版 分享转发

再谈何为及其影响下的现代

——悼念吴大猷先生辞世二十周年之二

仲维光

概述:本文围绕吴大猷先生,从理论物理和哲学,Philosophy的关系,概述了何为哲学,以及为什麽近代学术与理论一样是古哲学复兴的结果,近代新兴的人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什麽。全文分为六部分如下:

1.悼念世纪性的文化思想巨擘吴大猷先生;

2.理论物理学是哲学文艺复兴後深化发展的结果;

3.哲学回答的不是价值、信仰、人生观及形而上学问题;

4.哲学考察的是人的认识能力,描述出来的是人的知识、不是本体;

5.西方新生的社会科学是古希腊哲学、启蒙思想的产物;

6.理论是方法,描述决定了当代人文科学的研究特点及开放性。

 

1.悼念世纪性的文化思想巨擘吴大猷先生

三月四号是吴大猷先生(1907-2000)辞世二十周年纪念日!

为悼念吴大猷先生,再次表示我对他的敬仰,我把他在八九年底赠送给我和内人还学文的书、他所着的《物理学的性质、简史和哲学》序言,五百四十七字输入成电子档公布到网上,供後来人怀念、学习、思考。这本书是我所看到的中文界最好的《物理简史》。在我看来它甚至比霍金的《时间简史》更加隽永深刻。《物理简史》,看似简单,可没有那种运笔千钧的功力和笔力的人,绝对不可能那麽简单、清楚,字字入木三分地把百年来的物理思想,准确、深入浅出地描述出来。为此,我觉得有必要在纪念吴大猷先生辞世二十周年的时候,进一步阐释先生在物理哲学方面留下来的思想及教诲。它涉及的不仅是物理问题的哲学意义,而是哲学上的根本问题。毫无疑问,近代物理、理论物理是文艺复兴後、古希腊的哲学思想,Philosophy及在它的基础上发生的科学,Science复兴的的结果,所以它直接涉及的不仅是“物理哲学”是什麽,而且更是“哲学究竟是什麽”的问题。事实上,不仅吴大猷先生的这本简史,而且可以说吴大猷先生终生的治学涉及的都是这个问题,“哲学究竟是什麽”。一个好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有研究理论物理能力的人,而不只是一个只会计算的匠人,他一定会自觉地看到和认识到,他面对的各种问题,究其根本就是“哲学究竟是什麽”。所以爱因斯坦和波尔的争论最後永远归结到认识论问题上的分歧。

我对於吴大猷先生的了解和认识是从八十年代初开始。那时我在大陆第一次看到吴大猷先生的理论物理学,我立即感到,这是一套只有像费因曼那样的物理学大师能够写出来的教科书,为此这套书成为我最重要的理论物理参考书。到德国的时候,我随身只带了五六本书,其中就有吴大猷先生的《量子力学—乙部》。一九八九年底,我和内人有幸作为第一批欧洲学人访问台湾,我们特地恳请接待单位安排拜访吴大猷先生。为此,在八九年年底到台北中研院拜见了吴先生,并且得到他老人家《博士方块》六卷、英文本《物理学——发展和哲学》(Physics—Its Development and Philosophy,)及中文本《物理学的性质、简史和哲学》等八册赠书。三十年来,我读他老人家的书越多,自己的思想越是提高和深化,就越是佩服他。

俗话说,泰山不是堆的,牛皮不是吹的。吹出来的人的名,留下来的一定是笑谈。一个人的文字和思想,能够禁得住推敲咀嚼,经得住时间的涤荡,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但是,吴大猷先生的书,至今读来不仅依然满口生香,眼底清澈、思想生辉,而且更加感到他眼界至高、功力至深!因为他提出问题的角度、提的问题,用的方法,以及他的语言,都简明清晰、隽永扎实,没有任何虚张声势,废话赘字。这对於那些根本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的人,不知道如何谈问题、何为废话和昏话的人,那些没有哲学,物理根底,妄谈哲学的人来说,当然是看不到的。但是我劝这些人,如果没看到、没感到,就要补课了!

智力的高低,思想的深刻与否,不是靠智商多少来标志,媒体渲染能够决定的,而是靠提问题、讨论问题的方法和语言来判定。为此,对吴大猷先生,我永远五体投地,他是我的前辈师长,也是我的楷模!

2.理论物理学是古希腊哲学文艺复兴後深化发展的结果

 

吴大猷先生治学,尤其是他赠送给学文和我的这本《物理简史》,让人们首先应该看到的特点就是:他谈问题总是非常具体、非常严密,没有任何大话、空话,深入浅出地运用了精深的定量方法来处理物理世界的一个又一个、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而由此潜移默化地进入到人的精神、思想问题,认识论、知识论问题,明眼人都可以看到他从最深的深处,最根本的地方涉及到具有普遍性的哲学问题,宏观和微观世界的问题。可他谈的几乎都是小问题、具体的问题。

和精通物理学研究的吴大猷先生相反,现代人却常爱谈论大问题,宇宙问题、乃至玄学的哲学问题、大文化问题、人类未来如何问题。这个区别涉及的就是我曾经谈过的对於“哲学”,古希腊的Philosophy的理解,以及在这个哲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源於古希腊科学,Science、物理学,physics的理解;乃至为何在古希腊後,尤其是中世纪的千年无论哲学、科学及物理学的发展都是停滞的,及至文艺复兴、古希腊思想重新复兴後才导致科学和物理学的飞速发展。这也就是伴随哲学究竟是什麽问题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究竟近现代物理学、科学和古希腊哲学,即和哲学的关系是什麽?它为何能在中世纪後有如此迅速的发展?

对於上述问题,吴大猷先生在他的五十三页的《物理学的性质、简史和哲学》,在准确的物理学问题的描述中,直接做了回答。而尤其令我惊异地是,他居然在序言中,只用了五百四十七字,就把科学所具有的特点,所涉及的哲学认识和物理的关系,以及物理学各个领域的方法特点、发展倾向;你要想获得谈论哲学问题的资格,必须具备什麽基础;当代人的弊病是什麽,勾画得一清二楚。这五百四十七字堪称是哲学领域的《兰亭集序》!为此,在纪念吴大猷先生辞世二十周年的时候,我逐字逐句重新输入为电子档发表在网上。现在为了说明哲学究竟是什麽,我把这四小段、五百四十七字全部抄写在这里,然後围绕它展开,谈我对哲学及在它的基础上诞生的现代学术的认识。以下五百四十七字为吴大猷先生原序:

 “科学”有几个“面”,一个是我们通常所熟悉,应用的“知识”部分;一是科学史——科学重大进展的历程;一是有科学体系的性质,理论的精神,大科学家对这些问题的观点等。这些研讨,可称之为“科学哲学”,是一般习科学者所不常触及的。

做科学哲学的研讨,是需要在上述的前二部分有甚深入的知识和了解。兹以物理学为具体的例子阐述此点。

研讨物理学的哲学,尤其量子力学所引致的哲学问题,是需要了解古典物理的各部门的基础、发展、结构;重要的现象和实验、理论的性质;每重大进展的背景,如相对论的真意,量子观念的由来;量子力学各创始者的出发点,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先有数学形式的建立再继以完整的体系的完成;电场磁场的统一,爱因斯坦对“万有引力”与电磁场的统一的企图;近年的场的大统一的企图;至此才能研讨量子力学及近代物理学的哲学问题。这些要求甚奢,亦正是研讨物理学哲学者甚少的原因。但如对这些没有广且深的知识了解而欲研讨物理学哲学,则有如盲人摸象,或人云亦云,是无大意义的。

近来偶见一些谈及科学哲学的文,间介绍或引用某些作家们的见解。这些作家们很少是科学创作或研究者;大多是叙述分析科学思想的。笔者以为探索科学哲学的正途,是由科学本身的“第一手资料”,如前段所述。在本文中,笔者以物理学为实例,略述物理学的性质,简史和哲学的问题。

3.哲学回答的不是价值、信仰、人生观及形而上学问题

对於社会科学来说常常会碰到中国古语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对於吴大猷先生在这里所谈的问题,由於他谈的是理论物理学问题,是在希腊哲学思想的范畴内,因此从吴大猷先生的文中“见”的问题应该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哲学”、“科学”、“物理学”,说到底也就是“哲学究竟是什麽”?“物理学、理论物理和哲学的关系究竟是什麽”?而这就决定了,只有一个答案!

现代人在很多方面的看法和语言方式实际上是沿用了中世纪人的思想方式——喜欢本体性地、专断地谈论宇宙是如何问题、人类未来如何问题。殊不知在这些问题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後,已经被明确地认为这些问题并不是人的能力能够谈论的问题。因为在他们谈论的时候已经把很多虚诞的假设作为真实,妄想的教条作为定律。文艺复兴及其启蒙运动所审查及挣脱的正是这类思想方式的禁锢及其带来的蒙昧。

宇宙问题、知识问题,即哲学问题、科学和物理学等学科的问题,实际上在古希腊就是人们考察的对象,而不是教条,尽管那时的考察还很原始。事实上正是古希腊的这种思维方式及精神才导致文艺复兴後,哲学、科学及物理学在欧洲一泻千里地发展。有了更为严密精妙的数学方法、辅以能力更强的观察验证工具,才会有今天的哲学、理论物理学。

文艺复兴後,哲学,费劳索非,对於人的认识能力的考察,使得中世纪存在的那种宗教带来的,日常生活产生的所谓哲学问题、人的问题、外在世界问题,都已经不是一般人日常生活观念中,直观对应的问题,都在哲学以及科学思想中走向严密和定量化,具体的是否能够证实或证伪的描述问题。例如大爆炸问题,宇宙起源问题,那本来都不是直观对应所理解的问题,而是数学描述物理世界,带来的想象及证实问题。所以,那些没有经过训练,没有经过近代认识论辨析的对这类谈论大都是浅尝辄止、哗众取宠的人喜好的浑说,进不了学术的大雅之堂。

为此我要再强调一次,哲学问题演变为具体的物理问题,物理问题演变成“理论”物理问题,这个演变的方向非常明确清楚地告诉我们,诞生於古希腊的哲学,费劳索非研究的是人和外界的关系,人的认识能力能够做什麽,不能够做什麽,在这个基础上,确立了人的有意义的认识一定只是描述性的,任何思辨都不过是一种假设——姑且说之。而人对於客观世界的科学描述,则是越来越精致及复杂。但是无论如何精致复杂都依然是一种推测,或许至多可以说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推测。

在这种意义上,哲学成为专门哲学家,乃至物理学家、科学家的问题,这是二十世纪思想发展的定论。

当然这不是说哲学家和科学家高於常人,而是意味着,他们谈的严密的思想问题是“描述性”的问题。这个描述性就决定了他们使用的描述方法会越来越专门、精致、多样化,必须要经过学习训练,例如微积分、高等代数、群论。但是,这不意味着掌握这种方法的人有特权和优越性,而意味着他们不仅必须在方法上严密正确,还必须言之有物,能够证实或证伪。这其实就警告并且限制了他们——绝对不允许乱来、胡扯,蒙混!

这个倾向本身进一步又一次地告诉人们,人们认识的不是本体,得到的是对本体的“人的认识”、人的描述。所以这意味着:哲学家、科学家的知识是有限的,并且可能是错误的!所以科学家、哲学家,在当代都更不能“妄自尊大”!“妄为人师”!

在这种意义上,现代思想的发展极大地压缩了“妄为人师”的哲学的以及思想界的巫师、江湖郎中们的空间。属於宗教的归於宗教,属於哲学的归於哲学!哲学辨析的是人能够说什麽,不能够说什麽!能够说的,能说到什麽程度,说成什麽样,这都是科学家、专家的事情!

哲学家和科学家回答、解决的不是价值、信仰、真理、世界观、人生观及形而上学问题!

科学家推进的是描述的能力及范围。把哲学当作解决信仰问题的工具的,要麽是蹩脚的传教士,要麽是尘世的知识骗子、江湖郎中!而其中最恶劣的当属当今尘世的意识形态分子、世俗教士,也就是党工,其最简单具体的例子是宣传部、文化部、教育部……,也就是《一九八四》中所说的真理部中的党的所谓知识人、工作人员。

4.哲学考察的是人的认识能力,描述出来的是人的知识、不是本体

吴大猷先生的这个序共分四小段,不仅言简意赅、一语道破哲学和物理的关系,而且提纲挈领地描述出你具有如何的物理学基础才能够言之有物地讨论哲学问题,最後则明确地告诫人们:“探索科学哲学的正途,是由科学本身的‘第一手资料’”。

这四小段环环相扣的展开再次表明,吴大猷先生是理论物理学家,而且也是哲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二十世纪的每一位理论物理学家都是哲学家。对此,物理学为何从我们一般所能够看到、接触到的自由落体运动,古典力学发展到摸不到、看不见、抽象的“理论”物理,然而却是更深刻地揭示了物理世界的现象,这就是因为前面所说,现在人们谈论的对於宇宙的看法,大爆炸、起源,对於原子核内部结构及粒子存在性质的谈论,即宏观还是微观客体问题,都不是客观的“本体”问题,而是“宏观”和“微观”世界在“人”的“认识”中是什麽问题。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们都已经成为“理论物理”问题、科学问题,不再是泛泛地、能够用如常生活的直观观念所能谈的问题。吴大猷先生的这个序,把握、揭示的正是物理及哲学认识的这个发展特征,所以我说吴大猷先生是物理学家也是哲学家。

由於它显示的问题及倾向非常重要,因此我要再强调一次:二十世纪的每一位理论物理学家都是哲学家,这个说法涉及的是深刻的认识论问题。这一说法直接提醒我们,我们必须看到启蒙以来的思想家,对於宇宙问题、所谓客观世界问题,所谓人所谈的宇宙或者外界,都不过是人用人的感知及思维的框架范畴的描述,和本体无关。对此,无论康德还是爱因斯坦都已经有非常明确的论述及准确的说法。而中期後,全身心进入相对论研究的爱因斯坦,明确地承认自己和康德的一致,也正是基於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爱因斯坦在进入相对论研究之後,非常忌讳以前人们的说法,认为他的量子论思想是受马赫的感觉论,以及好的物理学理论必须能够还原於操作思想的影响。因为狭义相对论的发展的确如此。

狭义相对论的前提:光速恒定不变,在所有惯性系中,物理规律保持不变,是电动力学发展、数学描述要求的结果。在电动力学中,四个麦克斯维尔方程如果保持协变,那麽光速就必须是一个常数,而光速的值也和光速恒定一样,是理论的结果,不是测量出来的。所以光速恒定的出现,是数学结果,一个要想使用某种数学工具,成功地描述物理现象必须的假说前提。後来对此的证明也都是对於承认了这个假说後,会出现的那些推论结果的证明。它是间接性的证明。为此,爱因斯坦後来不止一次地强调:理论是人想出来的。对他来说,奇妙的是,在人的感知那里呈现的宇宙现象,竟然是能够用人造的理论如此和谐地描述出来,这些现象在这种思维中竟然显示的如此地和谐、有序。

然而,这里必须要说的是,人的这种成功在爱因斯坦那里并没有变成“人”的傲慢与自大,把“人”神话。相反,他对於宇宙更充满好奇及敬畏,他的另外一句名言,“上帝是不掷骰子的”,告诫物理学家及人类的是,在人以外有人感知不到、不知道的存在,他是一个泛神论者。对此,量子论的奠基人波尔回答却是,你不能够为上帝立法。

高手过招、高来高去、点到为止、招招致本。傲慢的永远不是真正进入了这个领域的科学家,而是各类半瓶醋,宗教分子、江湖郎中!

吴大猷先生的简史,每一句都让人感到,他是吃透了这些根本的思想,所以款款道来,一字一个音节都不走调。——这看来简单的行文,事实上非常难以做到。能把最艰深的思想变成最简单的语言,是最吃功力和智力的事情。

真正进入了这个领域的人,懂得哲学是什麽的人,不仅从五十三页的简史中,而且从序言中都一定能够看到:任何专断地谈论宇宙的本质是什麽,直觉地谈论有限还是无限问题,本体、实体性地谈论黑洞、大爆炸起源、原子核、粒子结构等,都是太傲慢了。无论本体还是本质问题都不是人所能及、能够知道的。不懂得哲学、理论物理,就随意武断地说宇宙如何的人,即如信仰,别人管不了你,你就如此去信、去说好了。但是你却必须要明白,如果你想为宇宙定性、定法,那就是小儿说大话,人在说神的话了。说的人是幼稚无知,信的人就是康德说的年幼蒙昧。

我们看到的规律、发现并表述出来的规律是人的认识下的“规律”,是人定出来的——一定如此。对此科学的说法是:在假说前提下用逻辑建立起来的理论来描述客观世界,成功了,就是因果性描述成功,就是规律描述成功。但是,用统计建立起来的理论描述的成功则不再是因果性的,而是几率性的了。

数学提供了不同的描述语言及体系,这也就是说,人不仅用感觉也在用思维制定不同的描述方法及系统。规律的、几率的、协变的、对称的、乃至最後宇宙学使用的东方的“无中生有”思想,这些都是人的描述方法。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宇宙究竟是什麽,本体究竟是什麽,就凭你人的那几种感官,声、色、味儿、大小、软硬、粗细……,就凭人的思维的那些有限的范畴及逻辑思维能力,你不可能知道一切!你知道的就是“人”能够知道的!所以启蒙学者、古希腊学者告诉人,求知的人,首先需要的是怀疑自己。而我们老祖宗在这方面就更谦虚了,谦虚到彻底地认识到:人能做的只是修养人、化人,诚惶诚恐虔敬地生活,而不必做妄想的事。“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所以中国文化【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没有产生进攻自然的科技。然而,没有产生科技,在现代人的思想看来,既是短处、却也是难得的长处。

说到底,一切规律都是人定出来的,而这告诉人的是:人必须知道自己的“无知”!

5.西方新生的社会科学是古希腊哲学、启蒙思想的产物

在谈论哲学是什麽,物理学、科学是什麽;物理学为何从古典物理学,在描述看来直觉的客观世界後竟然发展出如此抽象、让人心旷神怡的理论物理,但是却让人感到更为真实、更为有效的时候;我们还应该也必须要谈谈文艺复兴、古希腊哲学复兴带来的近代其它学科的特点,即人文科学的新的学术特点。这也就是,从哲学究竟是什麽,古希腊哲学的复兴,到物理学的飞速发展,再到上个世纪初期後理论物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与此同时,平行于对於科学的影响及发展,古希腊哲学,新的人文精神的复兴也同样影响了人文学科领域。在这个领域可以说有一条完全类似於物理学的发展,即理论物理的诞生和发展的“社会科学的发展”。这也是社会科学在当代逐渐也可以用Science称谓它们了的原因。

对於“哲学究竟是什麽问题”的认识,不仅涉及对物理学、理论物理的发展及认识,而且直接联系到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产生於十九世纪的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乃至文化学、心理学等的基础及基本特点是什麽?——它和理论物理一样,是一种描述的方法,是人对於人文问题的反映、描述、分析、推论所创造的知识。

最近二百年来各门人文科学的诞生及发展,不仅和物理学的发展演变问题有着相对应的过程及特征,而且它们有着相同的、深刻的认识论根源及基础。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在这个认识论基础上和物理学一样,一方面有着越来越丰富的描述的方法,即理论,另一方面它要求具体的对於现象的搜集、了解和把握,从而验证人对历史及各种人文问题的描述及解释,推进人们从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科目对这类问题的“认识”及“知识”。

如前所述,在物理学、理论物理学中严格地在哲学所提供的认识论基础上展开的过程中它们所揭示的问题,都是把数学描述用到物理上产生的问题,不是本体问题!任何一个人在谈到物理现象的时候,一定不要上来就去想你摸不到、看不见,只通过间接仪器观察到的间接现象,就是原子中、原子核中、宇宙中、黑洞中是什麽?

这些借用了“实体”语言概念的描述,是数学描述公式得出结果後,再试图用观察到的现象及人所有的现象概念来解释这个公式的结果。如果被验证为洽和,你就可以“暂时”给予具体实体的意义了。例如“大爆炸”不过是因为数学描述中出现了奇点问题。如此解释导致了一些能够间接验证的推论,人们就采取了这个理论。至於它是否是真的如你——人的想象中的那种“爆炸”?那不一定!它是你用人的“爆炸”概念描述推论的一种“物理”现象。在物理发展史中,很多数学结论对应的实体内容,是後来人们才想到,或者说发现的。最初人们对这个数学结果感到奇怪,并不知道它究竟可以说明什麽。

哲学所固有的这种对认识论的探究及认识,不仅影响了近代物理学的发展,而且同样影响了各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生和发展。由於在复兴的古希腊哲学思想基础上最近二百年在欧洲产生的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化学,乃至心理学、新的经济学的特点,它们都和物理学一样,是“描述性”的!这个在认识论基础上建立的描述性特点就决定了这些新兴的学术必然从神学、玄学、神话、民间传说、文学,从专断的教条及云山雾罩的闲扯中解脱出来,成为言之有物、可以对比及检验的学术及“知识”。而这就进一步决定了它所具有的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性质——可以推翻,可以以新代旧,乃至也可以死灰复燃,旧论重生。

学术研究终於成为一种精神及其认识能力对於社会及人类的“开放性”的探究!

在描述性的基础上,新生的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乃至文化学、心理学,和理论物理一样有两个具体的特点,这两个特点再次显示了哲学——Philosophy存在的基础——对於认识论问题及其基础的探究所显示的特点。任何新兴的、近代文艺复兴後、启蒙思想影响下产生的新的学科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概念和理论,另外一部分是现实,或者说具体的历史、社会、政治或文化现象。

这一特点可以说是建立在二元论思想的基础上的文化走向开放的所必然带来的特征。

在这两部分组成中,概念和理论相当於物理学中的数学,它是作为描述方法而出现的,是中性的。它要求的是定义明确,每个概念清楚,所采用的理论则要逻辑严密,假说及推论自洽,并且能够还原成操作检验。然後就是对於具体社会现象、现实的调查、开掘、研究,它要求尊重事实。最後则是看理论和事实是否契合,并且是否能够描述及预言更多的社会现象及现实。合用,我们就可以继续使用这个理论描述、并且预期更多的现象,从而可以避免或促进社会及历史的变化发展。不合用,就要具体指出为何需要修正甚至需要新的描述工具——新的理论。

理论是中性的,它和数学工具一样,不同理论对不同社会现象可能适用程度不同,简明性、清晰性不同。有的理论解释某类社会现象可能会捉襟见肘,需要像数学一样附加很多边界条件,结果让理论解释变得复杂不堪,矛盾丛生,甚至走入死路。例如弗里德里希提出的极权主义理论,如果你用来分析被他定义的极权主义整体带来的弊病,那是极为有效,但是如果你用它来描述极权主义对於人类的的积极性,那麽使用它就会极为蹩脚。所以使得极权主义理论让坚决反对极权主义的人喜欢使用,而共产党人极为厌恶这个理论的原因,不是这个理论带有价值判断,而是它描述极权主义制度带来的方便性。

6.理论是方法,描述决定了当代人文科学的研究及开放特点

细心的学生、学者一定会注意到,所有当代学术论文、现代大学中的研究生论文的格式几乎都首先是介绍使用的理论及方法,即对於概念、理论的来源及考证,尽力让读者清楚这些概念是如何来的,人们是如何使用的,它时下有哪些问题,是否能够继续使用。然後第二部分是具体的社会现象的研究,最後则是这个研究说明这个社会现象有哪些特征,或者这个研究说明以前使用的概念和理论是有问题的,从而提出新的理论、概念或假说。这样的研究和理论物理研究类似。但是对於理论,在这里和理论物理等科学研究有所不同的是,

在社会科学、人文学术领域中,有两个问题必须注意:

第一,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区别。理论是人想出来的,中性的,要求的是清楚、自洽,能够具体地描述现象,能够证实或者证伪。它不具有价值要求。但是意识形态和理论不同,它是一种具有真理要求、政治及权力要求的观念系统,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带有宗教性的世俗教义,它不是要描述事实,而是要人们相信乃至信仰它,进而改造事实、人们的思想及社会。

由於它首先要求的就是人们坚信它们,为此它做的是以论带史,或者是要求按照它的标准及规则判断现象,或者是直接的、毋庸置疑的布道宣传。政治领先,政治统帅业务是意识形态的典型特点。

第二,理论是解释世界、描述世界的工具,但是意识形态则是要改造世界的工具。马克思非常清楚这种区别,所以他说:以往的哲学是解释世界,而他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点是要“改造世界”。

为此,在新兴的社会学等的学科中,意识形态的进入就使得这些学科失去了研究性,而成为权力机构、宣传部门的奴仆,成为世俗的布道及世界观的征伐。

当然,人们时下看到,在当代社会的人文学科中,在古希腊哲学复兴影响下产生的新的学科的园地中的学术思想及现象,并不是如笔者描述的如此纯粹、明确地存在。东拉西扯、玄学、思辨、神学式,纯粹的意识形态化的学术在西方或者说一般社会很少能够长期存在及占据主流的位置,但是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的所谓学术研究却有很多。最近百年的思想史甚至让我们看到,即便是在西方,也可能有很多时候由於杂草丛生,甚至让你不辨良莠。其原因是,现代社会,或者说人类社会的存在永远是多元的,即使一元论者力图消灭多元,极权专制力图一统天下的社会中的权力及经济、政治和文化,也依然潜藏着地下的多元因素。同样的道理,不仅中世纪前的基督教无法维持政治宗教对於社会的一统,中世纪后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更没有这个可能。况且启蒙思想、复活的古希腊思想并没有这种一元的冲动及企图。所以在现代,或者说启蒙以後对於哲学的理解和解释,先天地存在着多元的空间,这个倾向也延续到当代。它不仅有遗留下的神学、教条的传统继续存在,而且新形式的对於启蒙思想及新产生的社会学、政治学及历史学等的各类反弹,几乎可以说是作为启蒙运动的孪生兄弟而并生,各类意识形态,世俗化的神学式的思想在宗教退出後留下的土地上,十九世纪更是雨後春笋般地产生。它们不仅是旧的宗教思想的世俗反弹,而且甚至披着新的启蒙外衣。所以哲学究竟是什麽?古希腊的费劳索非的复兴又意味着什麽?什麽是费劳索非基础上的新产生的社会学、政治学,在最近一百年,不仅在东方,而且在西方依然一直是需要辨析的问题。在今天,鱼目混珠的现象甚至可说是更为严重地存在!

在这个意义上,吴大猷先生的《物理学的概念、简史及哲学》,谈的是物理学和哲学问题,可是这个五百四十七字的序言,你只要把它们的每句的内容换上相应的新生的社会科学的术语,就会发现完全适用!这也就是说,你谈问题,必须要如吴大猷先生在哲学,即费劳索非的基础上研究理论物理学那样:去认识并且把握方法与现象,描述的条件以及推论及演绎能够达到的范围;由“第一资料”、具体地分析研究,才能够言之有物、修正自己,取得有效的成果。

对此,吴大猷先生在他的“序言”的结尾画龙点睛地说:他是用“物理学的实例”,略述物理学的性质及哲学问题!而这就让我们从另外一个方向再次看到:哲学究竟是什麽?它所含蕴的认识论问题的普遍性;看到理论物理学家研究方法的普遍性;看到当代理论物理学家都一定是哲学家!好的理论物理学家一定是好的哲学家!

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对吴大猷先生五体投地!他在做思想描述的时候,朴实、清楚、深刻,因为他的清晰让我们看到他是从根本上理解了爱因斯坦、波尔的思想,理解了当代哲学问题的!这也就是更远地说,他理解了康德思想,古希腊哲学的根本思想。为此我认为,他写的物理简史,当代中文界无出其右者!到今天为止,中国物理学家中,包括那些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认为,可说鲜有可以和他同日而语的人!

二〇二〇年三月四号是吴大猷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日,是以写下这篇文字,以表达我对他老人家,这位二十世纪中国星空中的大人物的敬仰及怀念!

2020.3.17 德国·埃森

注一:进一步阅读可参阅笔者另外两篇有关於此的文章:

1.“哲学”究竟是什麽?

https://zhongweiguang.blogspot.com/2017/05/blog-post_30.html

2.就客观世界问题再谈哲学是什麽?

https://zhongweiguang.blogspot.com/2019/10/blog-post.html

注二:1975年吴大猷将他历年教学讲稿整理成《理论物理》,共七册:①古典动力学、②量子论与原子结构、③电磁学、④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⑤热力学、气体运动论及统计物理学、⑥量子力学(甲部、乙部两册),在台湾出版。这部书後由李政道介绍八十年代初期在北京重印。

来源:北京之春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