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中药牛膝:躬耕垦地没牛膝

2024年06月02日 18:50 PDF版 分享转发
中药牛膝(官网)
牛膝(官网)

希望之声2024年6月2日】(编辑:李文涵) 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

“吃啥补啥”的理念由来已久,应用广泛,由此逐步形成、诞生了“以形补形”的理论。“以形补形”理论的影响之深使之突破了单纯吃的界限,影响到包括中药命名在内的其他领域。中药宝库中,有一味药物虽属植被,却坐拥“牛膝”之名。此中体现的不但是“以形补形”的理论,更是显现出其与生肖“牛”的联系。

中药牛膝(视频截图)
中药牛膝(视频截图)

药名释义

牛膝药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的《五十二病方》,书中曾有以牛膝治疗痂症的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牛膝被列为上品,又名“百倍”。明朝时期,医家朱橚则认识到牛膝在果腹充饥中的作用,根据其植物形态,将其命名为“山苋”“对节”,记载于《救荒本草》中,以备应急之用。

1. 别名释义

“百倍”之名乃是对牛膝功效特点的描述。“倍”,《康熙字典》“物财人事加等曰倍”,“百”在此属概数,为许多、众多之意,故“百倍”可理解为显着增强。而牛膝之所以又名“百倍”,正如《》中所言“言其滋补之功如牛之多力也”,隐喻牛膝具有补益人体之功,服之可令人力量显着增强,犹如牛力。

“山苋”“对节”之名来源于对牛膝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的观察。明代在《本草纲目》中注解:“其叶如苋,其节对生,故俗有山苋,对节之称。”

2.“牛膝”释义

“牛膝”之名,形象地反映出其植物形态和功用特点。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解释曰:“其茎有节,似牛膝,故名。”牛膝茎节部膨大,类似牛的膝盖骨而得名。牛膝功能强腰健膝,可治疗腰膝酸软,符合“以形补形”的理论,故亦是其以“膝”为名之由。

可见,无论是“百倍”之名,还是“牛膝”之称,都指向其与牛的联系,体现了古人对牛的认识,也是生肖文化在药名应用中的体现。

牛膝与牛文化

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粮食,谷、麦源于的耕种。如何确保谷、麦的收成,除了靠天吃饭以外,耕种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农作物耕种时,首要的便是犁地,使土质松软从而有利于庄稼的播种和生长。但犁地是一项艰苦的农活,需要强劲的体力和耐力,仅凭人力难以完成。因此,在古代,我们的祖先通过长期的农耕活动发现牛下盘强健而稳重,力大无比,逐步认识到牛在农耕中的作用,耕牛文化便应运而生。早在宋代叶茵的《次韵》中就有“远村笞笠雨耕牛”这样的词句,生动描绘出人们田间耕作的场景。

牛在农耕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自古民间就有“饿死亲爹娘,不吃种子粮,不杀老黄牛”之说。对于牛的特性,清代刘献在《广阳杂记》中言:“地辟于丑,而牛则辟地之物也,故丑属牛。”明确表明牛与丑时相对应,主要与其开荒辟土的特性有关。因此,自古以来牛就是力量、勤劳、耕种的代表,凡是与之相关的寓意往往会以牛表示,包括给人或物起名:如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以德行着称,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等。这种命名方式同样应用体现在中药的命名中。

牛自古被誉为“大力”的象征。牛膝可强筋健骨,因而以“牛”为名,相较以“马”“羊”命名,更突出了其在强壮补益中的作用。同时,牛下盘稳健,耕种时能够充分将力量通行下达于膝腿。牛膝作用于膝部,具有通补下行的特点,主要用于下部病证。因而以“膝”命名,也是其功效特性的体现。另外,农作时的播种和收割时都要求人体下盘的负重,下盘的有力稳健是长期劳作的根本,故以牛命名“牛膝”亦是希冀双膝能够像牛一样强健,更好地完成田间劳作,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基础。

牛膝的功用

牛膝味甘能补,味苦能泻,味酸入肝,性质平和,乃是一味通补合体而以下行为主的药物。牛膝的性能与功用可以概括为:性味甘、酸,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腰膝,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火(血)下行的功用。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肝肾不足、筋骨痿软

牛膝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不仅是源于古人“取类比象”“以形补形”的理论,更重要的还是牛膝的性质平和,肝肾同补且性善下行,而能强筋健骨,可用于肝肾不足所引起的筋骨痿废、腰膝酸软的病证。

2. 瘀血阻滞、气火上逆之证

坚实、板结的土壤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故在犁地翻田时要求耕通,耕深。牛虽然行走相对缓慢,但沉稳有力、耐力悠长,在耕种能够将力量通行下达于膝腿部以犁地劳作。“牛膝”的功用特性与之相似:“通行”和“趋下”,能够用于下部瘀血病证,亦可引火下行用于气火上逆之证。

3. 下肢湿热痿痹

在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下肢痿痹中,牛膝更是不可或缺的药物。牛膝既能通过利尿以使浸淫于筋脉的湿热之邪随小便而出,又可活血通络以通痹止痛,并能补益肝肾以强筋健骨,还可引药下行,可谓一药多效、标本兼顾。

无论是生肖文化中牛与丑时的对应,还是中药文化中对牛膝的命名,都来源于古人在生存过程中对于牛,对于自然的认识。两者看似并无关联,实则却貌离而神合,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宋代诗人在《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正是借耕种之牛暗藏中药“牛膝”之名,曰:

雨如覆盆来,平地没牛膝。

回望无夷陵,天南星斗湿。

本文章或节目经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中药牛膝:躬耕垦地没牛膝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