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加长版三伏天来袭,心脏最怕这4件事

2021年07月03日 15:08 PDF版 分享转发

不仅自己没有染病,而且病人也都痊愈了(示意图片:pixabay)

(图片:pixaba.com)

希望之声2021年7月3日】(编辑:郭强)今年自7月11日入伏,至8月19日出伏,三伏天为期40天,这已经是连续第七个超长三伏天。“高温、高湿”的环境对心脏的影响非常大。自进入夏季后,心脑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增长趋势非常明显。

心脏病(图片: pixabay)
心脏病(图片: pixabay)

疾病的高发,主要与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关。这种环境会导致皮下血管扩张,心脏出现缺血缺氧,心率、血压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心情也会变得烦躁不安,容易因此诱发心血管疾病。中医讲究“夏养心”,这其中除了心血管的保护,还包括心神的调摄,特别是三伏期间人体消耗大,最易造成“暑邪入心”,导致人体出现困倦无力、食欲不振、胸闷不舒、大便溏泄等症状。除了高温,心脏对于缺水、熬夜、情绪的变化等等也非常敏感,入伏后保护心脏要从这几方面入手。

怕高温—合理用

要注意防暑降温,比如尽量避免中午阳光最强或温度最高的时候外出,必需外出时带上遮阳伞。但最主要的还是要科学使用空调。使用空调注意以下几点

空调(图片:Piqsels)
合理用空调(图片:Piqsels)

(1)初次使用空调前应进行清洗,以防呼吸道感染。

(2)从室外进入室内不要立刻开空调,避免舒张的血管快速收缩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3)温度不低于25℃,避免直吹。

(4)铺凉席时尽量不开空调,以免诱发关节疼痛。

(5)每隔两三个小时要开窗通风,不要长时间紧闭门窗。

(6)不要长期待在空调房,早晚温度低时增加户外活动。

怕缺水—补水有诀窍

出汗太多且没有及时,会导致大量的钾、钠等元素的大量丢失,同时也会造成血液黏稠,对心脏不利。因此,天热时一定要减少出汗并及时补水,补水注意以下几点

喝水(图片:pixabay)
补充水分(图片:pixabay)

(1)分时段补水,起床时、运动后、睡觉前、洗澡后,应注意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

(2)出汗多应适当喝一点淡盐水,防止电解质紊乱。

(3)喝水要少量多次。口渴时不能一次猛喝,每次饮用100~150毫升即可。

(4)最好选择白开水、矿泉水,避免各种含糖饮料,特别是要少喝凉的饮料,人的体温高,喝下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适当地饮用温水或热水,对消暑解渴、清热凉身更为有利。

(5)“吃水”效果更好。黄瓜、西红柿、生菜等果蔬水分含量高、含糖量少,可以起到很好的补水效果。另外,一些汤、羹、粥等食物也可以补充水分。

怕胃肠病—饮食要安全

心脏病突然发作时往往会有一些诱因,比如忽冷忽热、情绪激动等,夏季常见的胃肠疾病也是诱发因素之一。、腹泻使胃肠道和全身对血流的需求增大,也增加了心脏的工作负担。另外,腹泻还可使体液丢失,大量电解质失衡,诱发。夏季预防胃肠病应注意以下几点:

吃饭(图片:PhotoAC)
保证饮食卫生(图片:PhotoAC)

(1)少吃冰镇食品和饮料,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

(2)保证饮食卫生,勤洗手、生熟分开、煮熟煮透,熟食在室温下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2个小时,但也不要把冰箱当成保险箱,冰箱取出的食物要彻底加热或清洗干净后再食用。

(3)少吃辛辣刺激类食物,以及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

(4)进食不宜过饱,切忌暴饮暴食。

怕心烦—养心是关键

入伏后,“暑易入心”,闷热的天气很容易让人烦躁不安,着急上火,情绪失常,出现睡眠不好、血压升高等症状,非常容易诱发心血管病。因此,伏天养心要注意以下几点

熬夜(图片:Piqsels)
避免熬夜(图片:Piqsels)

(1)一定要避免熬夜,尽量在12点之前就入睡,养成睡子午觉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2)平时切忌大喜大悲,要做到神清气和,胸怀宽阔,思想平静下来,避免心火内生,做到“心静自然凉”。可以听一听音乐,或钓鱼、打太极拳等运动,都有利于调节精神。

(3)可以适当吃一些益气、养阴、生津类的食物,如乌梅山楂汤、西洋参西瓜翠衣煮水等。

本文章或节目经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原文链接:加长版三伏天来袭,心脏最怕这4件事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