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阴间自有青天在

2024年06月07日 6:16 PDF版 分享转发

来源: 后代聊斋 作者: 余少镭

清代,浙江有一郭姓书生,离乡别井,在山西漂泊。时间一长,写文章没人打赏,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找了份帮人抄书的工作,收入微薄,度日艰难,就觉得活不下去了,死意已决,把衣物全当了,换了钱,吃了顿大餐,喝高了,又把剩下零钱全给了街上的,且歌且笑,出城往山中寻死。

为什么死还要出城?因为太原是省城,死起来难度太大。

到了荒谷之中,找棵大树,解了腰带就想引体向上……突然,树里有人说话:“喂,就这么死了,这格局也太小吧。”

换别人早吓尿,但郭生死都不怕,还怕什么,便说:“鬼类不用来讽刺我,我不怕你的,很快就要跟你一起共建和谐了。”树里声音说:“你才是鬼你全家都是鬼!我是你刚给过钱的乞丐,知道你不想活了,才跟着你一路过来。我在人间乞讨几百年都不想死,你文章没人打赏就想死,太失败了。”

郭生说你该不会是神仙吧,这么穷还这么长寿,那你说,我该咋办。

树声说,颜回更穷,可他依然保有那份志向。万物都有求生本能,何况万物之灵。你如果现在就死去,接下来的时间里发生什么,你都不知道了,万一你哪篇文章成爆款呢?万一有人拿你的文章结集大卖呢?不如先听我的,就算最后还是死,比现在就死也没啥损失,还可以看看会不会有奇迹发生。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地狱就在人间呢,那死不死不也一样吗?

没毛病。郭生被说服,说行吧,那我听你的,暂停自杀。

此言一出,树都消失了,一个比鬼还丑、浑身脏兮兮的乞丐出现在眼前。郭生吃了一吓,畏畏缩缩,乞丐笑了,说你傻叉,死都不怕,还怕我丑,跟我走吧。郭生想想也是,便跟着他走了。

走到一处断崖之下,匍匐钻过一小洞,见一方池,乞丐脱了衣服跳下去洗了个澡,上来时完全变了一个人,玉树临风,哪是还有乞丐的影子。郭生目瞪口呆,“乞丐”问,你也想跟我一样吗?郭生点头。“那还不下去”?郭生便跟着下池一洗,果然也,看水里的倒影,简直宋玉潘安。乞丐说行了,我任务完成,接下来看你的了。说完就地消失。

郭生孤身一人,周围万籁俱寂,未免有点怕。山间疾走,偶尔遇到有人,都对他指指点点。狂奔下山,遇见一座城,便走进去,城中男女惊为天人,围观者越来越多。郭生想起“看杀卫玠”的典故,怕了,却无法突围,狼狈不堪。这时,围观人群中有一老妇人暗示他,赶紧去除美颜啊。郭生立即抓起道旁污泥就往自己脸上涂,脸一脏,围观的人也少了。

黄昏时候,人都散去,只剩那个老妇人,拉着郭生的手说就走。郭生挣脱不了,只好惴惴不安跟着走。进了一座豪宅,有美女掀帘而出,见到郭生,说:“这么脏,洗洗睡吧。”老妇人就把郭生带去洗了个,然后两人就睡了。

……放心,不是跟那老妇人,而是那个美女,自称姓邬,字仍吉。郭生问她家世,则缄口不语。

故事到这里,不过是志怪套路,绝路逢仙,转运遇艳,没啥新鲜。唯一可圈可点的,便是那山西丐仙劝郭生不自杀的话,颇具说服力,可惜这几十年仙人已不能出现,不然,请他去劝那些跳桥者,指定比刀尖好使。

那么,从此,郭生跟仍吉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如果这样,那就没啥好讲的。接下来的情节,才是本故事精彩之处。

好景不常,一日,老妇人告诉仍吉,舆论都说你养着,要把你炒上热搜。仍吉又惊又忧,把郭生藏在狭窄的夹层中,不让他出来。郭生虽然还爱着仍吉,但总觉得男子汉大丈夫,被一女子禁室培育,非常憋屈。

某夜,仍吉出去了,忽有一粗黑大汉强闯密室,二话不说,把郭生夹在腋下,翻墙而去。那人脚步甚快,把郭生扔到一个庭院里就离开。郭生正惶恐,灯火闪动,一队女子从内室出来,看到郭生,露出邪魅笑容,把他推进了内室,然后镜头一黑……原文“交相接也”。

别想的美,这可不是一个,而是一队……天快亮时,郭生全身虚脱,昏昏欲睡,便听得有女子说:“够了,已成人渣,扔了吧。”七手八脚把他抬起来扔到门外,门又关上。

天大亮,有大官坐轿经过,见路旁倒卧一人,命随从上前询问,郭生撒谎说饿的。大官生恻隐之心,命人把他带回官邸,喂以汤汁,又问从事何业,郭生说是读书人,但无功业。大官大喜,说那你就安心呆在这里教我两个儿子,顺便也帮我处理文件,吃穿无忧。

郭生答应了。

某日,大官加班审案,郭生隐身公堂一侧,旁听了几个案子:

其一,某地城隍病了,手下小吏,收了一个起诉人的钱,处罚了无辜者。案情曝光,城隍主动报案承认渎职。大官把小吏按情节轻重分别论罪,并剥夺城隍俸禄一年。

其二,某起诉一,事因该穷人曾向富人借钱,逾期还不上,富人便占了他的房产。那房产估值超过欠债总额,穷人请求自己卖房还债,富人不许。穷人想去告官,富人派人半路拦截,把他打成重伤。穷人的朋友怒从心头起,杀了富人后逃亡,富人死后便来起诉那穷人。大官判决说:“你为富不仁,仗势欺人,有过错在先。若穷人杀了你,那他是因怨杀人,按律该偿命。但他朋友杀了你,则是侠义之举,阴间法律不会治他之罪。”富人无言以对,哭泣而退。

这两个案子的判决,郭生都竖大拇指,认为判得公正。特别是第二个案子,欠债是一回事,侵占私产是另一回事。在穷人愿意卖房还债的前提下,富人依然要强占他的房产,甚至还暴力阻止穷人走法律程序,死有余辜。

接下来,两个涉及男女之情的案子,郭生跟大官就有分歧了。

先是女子告男子,因那男子杀了她。男子辩解说,两人相爱,因种种原因不能结合,女子郁郁病死,并不是自己杀她。女子说,我死了你置若罔闻,很快又另娶他人,一点都没把我放在心上,冷漠残忍如此,等于希望我死去,这不是杀我是什么。大官驳斥她说,这理由就太牵强了,不能受理,走吧。

另一案,是夫告妻失节,想把她从家庙除名。大官问其妻,回说她从无外遇。夫说,你每次跟邻居少年相遇,总会痴痴看他,直到看不见为止,你不过是受身份限制没有勾搭成奸而已,内心想什么以为我不知道吗?大官怒了,说你这纯属罗织罪名,滚。

郭生旁观至此,忍不住写了一封陈情书给大官,大意是说:明公前两案判的好,但后两案,男女之事“要以治心为本”。男人因为事业、生计等,容易分心,但女人之心,“惟男子是寄”,如果能得到她的心,那就是她的丈夫;得不到她的心,就算你真是她丈夫,也是名存实亡。前案中,女子因为跟那男子相爱没有结果,郁郁而死,却得不到男子哪怕一滴眼泪的回报;而男子到这一刻仍在为自己洗白,一点都不愧疚,人不能薄情到这种程度,所以,男子应该抵罪。另一案,丈夫想把妻子逐出家庙,也在情理之中。自己的丈夫就在身边,眼里却只有别的男人,这证明她的心已经不在丈夫身上了,丈夫不想要她做妻子也是可以的。

大官驳回郭生的意见,郭生也固执,继续申辩,搞得大官恼怒了,说一个小小门客,想遥控我办案,你以为你是我上司呢。从此对他渐渐冷淡。郭生自知没趣,于是离开官家,到处去寻找仍吉。

可是,漂泊许久,仍找不到仍吉,郭生绝望,登上高山遥望家乡,只在云深不知处。正茫然,那丐仙忽然又出现,对郭生说,可以回去了。说着一把将他推下悬崖……郭生吓醒过来,发现自己还躺在那棵枯树下,上吊的腰带断了,这才明白,身死已久,什么仍吉、大官,不过是灵魂在阴间的偶遇。只觉口干舌燥,下了山,回到城中找水喝,有人对他指指点点,说这不就是昨日那个狂生吗。终于醒悟过来,自己是死而复活了,而且只过了一夜。

日子回复困顿,继续乞讨为生,偶尔给人家讲起死后之事,大家都笑而不信。后来又离开山西进京,给人当挑夫,但力量不济,所得甚少,再次绝望寻死。这次选择了投江,但是,走到河中间时,身边一船经过,船上一女,像极了仍吉。再看,还有一老妈子,正是当时带他去见仍吉的那位。郭生大喊,船夫把他救上船,一番波折,两人相认,仍吉告诉郭生,遇到我时,你是鬼,我是狐,与鬼为邻,我们才有此奇缘。自从你被抢走后,我也搬离那个地方了。现在我们破镜重圆,我还有些积蓄,我们回你老家定居吧。

于是,郭生回到家乡,跟仍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故事见《耳食录》,名《仍吉》。

今日读来,本故事最亮眼之处,便在于阴间律法的判例。前两个涉及公义的案子,城隍手下贪赃枉法,城隍发现,也会“自揭其过”;而大官对穷人朋友杀死富人的判决,是非曲直自在人心。特别是那句“若(你)富而不仁,罪也,有召死之道;然贫民杀若,则怨也,以怨杀人,不可训,当偿若命矣;其友杀若,则侠也,公也,则无罪”,更是看得人血脉贲张——原来,侠义二字,真的得在阴间找。

或者换句话说:阴间自有青天在。

至于后两案,虽涉私情,但也有一定公共价值。

有情人不能成眷属,一方郁愤而死,另一方很快有了新人,可以说他凉薄、无情,但古今阴阳,皆无凉薄罪。非要说这样就是有杀人之心,甚至等同于杀人,即是诛心之论。

另一案子,爱美之心男女皆然。男权社会对女人的“贞节”要求甚高,也没到多看几眼美男就“失节”的地步。所谓“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所以,大官不受理,没毛病。郭生为了支撑自己的观点,拿“国家有原情之律,君子有诛心之论”说事,所谓“原情之律”,也称“原情定过”或“论心定罪”,即根据动机来给人定罪。这在中国古代几乎是常态,《盐铁论·刑德》中说:“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动机是好的,哪怕有违法行为,也免于治罪;动机是恶的,行为不违法,也可以诛杀。

这种以动机定罪的原则,正是导致人治、有罪推定的万恶之源,所以,现代法律不再以动机定罪。没想到,如此遥遥领先的法治原则,竟然在阴间率先践行。一念及此,怎不教人多问一句:那棵树到底在哪,它还能承重多少,周围有人看守吗?

2024-06-06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石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