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民众抨击中共财政吃紧竭泽焚薮行为

2024年06月28日 17:15 PDF版 分享转发

文章来源:民生观察

中国经济持续下滑,减少,1-4月,全国的税收收入66938亿元,同比减少4.9%,在高速发展数十年的中国较为少见;但另一方面,支出却在增加,1-4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483亿元,同比增长了3.5%。政府财政收入急剧减少,财政近乎崩溃,税收成为政府敛财的重要手段,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因而花样翻新地搞“税务倒查”,甚至倒查三十年。税务倒查又恰逢部发行50年超长期国债,引发社交平台热议,网民写的一副抨击对联在网络热传,上联:放五十年后的债;下联:收三十年前的税;横批:吃干捞尽!

 

6月以来,多家中国上市公司公告称被要求,包括维维股份、上海顺灏、北大医药、藏格矿业、华林证券、联建光电等,被要求补缴的税费和滞纳金高达5亿元、少则千万。其中维维股份6月13日公告显示,因昔日控股子公司枝江酒业的税款问题被当局倒查30年,并被相关部门要求补缴税款逾8,500万元。。

 

广东佛山的新世界酒店被倒查25年税款,90余万元;惠州泰基集团被倒查20年,追缴2000至2008年偷漏应纳税款5304万余元。青海上市公司藏格矿业被倒查20年,须向当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一亿八千多万元。湖南岳阳某知名开发商被倒查20年,追缴补税罚款9亿多元。

 

上述事件迭加,尤其是维维股份需要为最早30年前的税务补缴,使互联网舆论盛传中国政府要“倒查30年”企业税款。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官员6月18日表示,尚未启动全国性或全行业的税务检查活动,也不打算审查可追溯到二三十年前的企业逃税行为,但却强调近期的查税补税“均属门例行的依法依规正常履职行为”。

 

微博上众多网民对于官方说法存疑。丁丁微师弟说:“别听他们说什么,要看他们做什么。按照以往的经验教训,他们越说不做什么,后来他们越做什么,而且变本加厉。”隔世之尘说:“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我一定能找到积极点说:“解读税务总局:这是地方税务局地方性多行业分布式税务检查,且不限于30年。”梁山伯与祝丽叶说:“你是没安排,但有乱作为的你不该管一管吗?”

 

原本就信心不足的市场在中共加剧敛财下更加风声鹤唳,社交媒体上许多网民表达对民营企业处境和经济形势的担忧。6月20日,经济学者、东南大学教授华生在微博发文说,他当天参加一个有关营商环境的闭门研讨会,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了地方税务倒查30年对企业和市场信心的强烈冲击和影响。就中共税务总局的“澄清”,与会者表示,总局相关负责人确实表示没有开展全国性、行业性、集中性的税务检查、更没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但同时表示,“近期反映的有关查税补税,有的是对企业以前年度欠税按程序进行催缴,有的是对企业存在的税收政策适用风险按程序予以提示告知,均属税务部门例行的依法依规正常履职行为。”会议上多名专家说,这等于是各地税务部门自行去查的都是正确的。在目前地方财政紧张的情况下,选择性执法的倒查风会越刮越大。而且被查的几乎全是民营企业,市场和人心就更加不稳定了。

 

华生帖文下网民纷纷留言抨击中共的竭泽焚薮行为。发展与和平609:“看它做什么,而不是看它说什么。它控制不住自己。” 鱼姜:“(税务总局)那个采访,与其说是澄清,不如说是追认。”

 

梦中挪威森林:“我发现很多事情做的时机都弄反了,陷入恶性循环。查税应该是在经济好的时候,而不是坏的时候,但往往好的时候政府不差钱,所以反倒没动力查。房产税拖了这么多年,不在房价疯狂的时候出,低迷的时候更没法出。”

 

洪榕:“民间投资已经毫无增长了,还敢这样釜底抽薪,很可怕。可如果地方政府发工资都是问题,做什么不可能呢?何况做合规合法的事。”

 

以前的还忙呢:“可惜税务总局的讲话除了推卸自身责任,并无丝毫规范下级意图(倒查十年是错误的,最多只能五年),反而是充满肯定。”

 

sven_shi:“税务部门的权限很大而且缺乏监管。像追税到94年,依法它都对。关键是大众看这个事情是很难相信税务系统30年都没发现问题现在突然发现了。只能理解成以前的默契被财政缺钱给打破了。”

 

昜-白水:“没用,没有一个企业是不漏的。我单位十个人的小单位也一样,没事倒个发票,流水一个月千万交税特别少,代帐的都给你做假,一年盈利几百万能给你做到几十万。”

 

根据中国媒体统计,超过20个省份出现了“警税合成作战中心”,以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但这些新设机构中“作战”一词引发民众焦虑,就像是将税收征缴变成战役性、运动式的做法,网民调侃这是“财政靠公安”。连中共战狼、《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6月18日都在微博公开表示,对于税务问题,如果广泛使用“作战”的态度处置,会增加民营企业家的风险感,让很多人感觉“风声又紧了”,不利于当前提升民营经济信心的整体工作。胡锡进这个帖文目前已遭删除。

 

网友@再加一根稻草发帖说:民营企业不死的搞死,已经死了的挖出来鞭尸。网友@XunLongJi发帖说:国库亏空,但鹰犬还得好吃好喝才能保住红色江山代代传;以为庆丰帝会学耄太祖,没想到一下子复兴到隋炀帝。网友@Gancheng Wang发帖说:放五十年后的债,收三十年前的税,还有比这更大的流氓吗?哪里的黑社会比这更黑?网友@艾跃发帖说:有史以来,每一个王期的覆灭都要经历三个阶段:先是耗空过去,然后是搜刮当下,最后是透支未来。当走到最后这一步时,民心尽失离王朝灭亡就不远了。全做到了,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网友@Seeele6发帖说:饮鸩止渴而已,大多数人都知道问题在哪,也知道应该怎么解决。问题在于敢说出来的,在问题还没解决前他就要被解决,而饮鸩止渴起码可以让自己多苟活一回。网友@黎明刀发帖说:打劫的还会考虑明年的事情?大不了从井冈山流窜到延安去。

 

网友@老王谈改革以“倒查30年后补税是个危险信号”为小标题发帖说:这几年“倒查”之类的事有扩大化之势。最早是从内蒙倒查煤炭领域腐败问题开始,获得广大民众拥护。但现在倒查范围有向其它类型企业扩大,时间有从20年扩大到30年的势头。博主认为,对特定腐败高发的行业搞倒查,有一举多得的作用;但对普通的竞争性行业也这样搞,则矫枉过正。尤其是在企业大面积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对企业会造成生存性打击,产生杀鸡取卵的后果。建议:只对腐败高发并金额天量,严重影响经济正常运行的金融、证券、房地产等行业搞倒查,而不是跑去对普通竞争性、生产型的企业搞倒查,否则,有舍本逐末之嫌。

 

作者张传林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现已被删除的文章《现阶段雷露万钧式的查税是在破坏经济大局》中写道,几天有朋友在佛山跟几个老板聊天,他们说税务稽查,让他们每家补缴税费六千万至几个亿不等,也不是一口价,还是可以谈的,现在没那么多钱也可以分期支付,在几年内补交完毕都可以。众人一筹莫展,像这种目的性如此明确的查税,别说倒查30年,就算倒查10年、5年,估计也很少有企业能经得起查。现阶段这种雷霆万钧式的查税,对经济大局有什么好处?在当下经济如此不景气,如此低迷时,政府为让经济复苏,避免经济出现大萧条,本来首先应该是大幅减税,降低企业负担,让企业早日渡过难关啊!如果在这个时候,还反其道而行之,这将给企业家带来何种冲击?有几家企业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张传林的文章说,这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行为如果不迅速调整,马上就是更猛烈的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大潮。企业关门停业停产,到底对谁有好处呢?首当其冲的是员工,员工失去工作,没有收入,一个个家庭会面临困境。底层社会更加动荡;与此同时,企业停止生产经营,自然也不可能再为国家贡献税收,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国家大局。现在的当务之急难道不是让企业先活下来,稳定生产、扩大就业吗?广大民企一直是社会就业的主体,也一直是企业纳税的主体啊!如此鼠目寸光地追缴三十年,而社会则倒退五十年。即使暂时靠倒查解决了今年的财政问题,但是大量企业倒了,明年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又靠什么解决?作苗自缚,何苦来哉?!

 

作者筑基政经在其微信公众号“筑基政经”发表文章《倒查30年后补税是个危险信号》,文章说,在经济景气、火热的时候,增加税收有助于防止经济过热、泡沫化。相反,在经济不景气,低迷时,为让经济复苏,避免经济出现萧条,应该是大幅减税,降低企业负担,让企业早日渡过难关。如果在这个时候,还反其道而行之,还要给企业造成一种印象,要去查过去30年的税,对企业家信心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

 

作者猫哥在其微信公众号“大猫财经Pro” 发表文章《一查就停产,很多大老板开始失眠了……》,文章说,很多企业很慌,这倒也是,真要倒查30年,很多企业是经不住查的,如果需要补缴税款,那很多企业估计也拿不出这么多的钱。现在被要求补税的,有没有存在疑点的呢?还是有的。比如宁波的博汇化工。他们原来生产重芳烃,去年6月,税务总局说要对重芳烃征收消费税,所以公司很快就升级了生产线,开始生产重芳烃衍生品。但对这个重芳烃衍生品算不算重芳烃,要不要收税?博汇化工和税务看法不一样。税务认为要收税,但公司认为,这两个产品,从形态、外观、成分到用途都差异很大,不用收税。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博汇化工一评估,干脆停产吧,补5亿的税公司直接变亏损不说,按税务的纳税要求,这个产品每吨要交税2152元,但他们的售价也就4000元,再生产下去,那窟窿就越来越大了。到底谁对谁错呢?

 

猫哥的文章说,其实多数人不是化工专家,是根本说不清楚的,而遇到这种问题的还不止博汇化工一家,所以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打补丁”,得有权威部门给个解释,说清楚这两个东西到底是不是一回事?要不要交税?这种裁量权,是不应该交给最基层的税务机关的,毕竟这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和很多家庭的悲欢,还是谨慎点好。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