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八點健聞|醫護人員陽性飆升,醫療機構迎來「決戰時刻」

2022年12月12日 19:32 PDF版 分享轉發

12/12/2022

八點健聞|醫護人員陽性飆升,醫療機構迎來「決戰時刻」CDT 檔案卡 標題:陽性飆升,迎來「決戰時刻」
作者:八點健聞
來源:企鵝號「八點健聞」
發表日期:2022.12.12
主題歸類:新冠
CDS收藏:人物館
版權說明:該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國數字時代僅對原作進行存檔,以對抗中國的網路審查。詳細版權說明。

穿上護士服的「鎧甲」,她是「出征」過非典、大規模核酸採樣任務時永遠沖在第一線的護理骨幹。但脫下護士服,離開下班回家后,她和無數普通兒女一樣有自己的「軟肋」,憂心屬於薄弱人群的父親母親。

從「二十條」到「新十條」,短短一月,疫情防控政策驟然放開,多地陽性病例激增。

大批患者湧入醫院,發熱門診爆滿甚至被迫關停,一些患者需要排隊整夜才能見到醫生……

嚴防死守近三年的「院感」紅線已被突破,一線城市大醫院的醫護感染數從個位數飆升至近千人。「盡量不死人、保住住院部」,成為一些醫院的首要目標。

在地市級和基層醫院,許多醫護人員甚至從未與陽性病例正面「交鋒」,首次上陣即是正面遭遇戰,他們的壓力與慌張,可想而知。

此前,「院感」一向是全國上下數萬家醫療機構的禁區。為防院感,許多醫院被迫拒接病人,大幅壓縮門診和住院手術。與此同時,大批醫護人員被抽調核酸、方艙前線。醫患矛盾叢生,醫院之「不可為」、「不能為」,既為外界詬病,亦是廣大醫護人員內心無奈之痛。

「如果醫療管理做得不好,一定會出現比較大的院內感染導致減員,同時患者感染,病死率增高。」

面對這場「生死時速」的大考,也有醫生對未來表示謹慎樂觀,認為院感追責取消后,政策與人為的干擾減少,醫院能騰出手來專心應對疫情的衝擊。

無論悲觀或樂觀,上至超一線城市的頂級醫院,下至縣域末端的基層醫院,「戰前」甚至「戰時」的緊張氣氛與壓力已傳導到每一名醫護身上。

中國醫療體系編織的巨網,正試圖兜住超重墜落的疫情衝擊波,政策轉向分層、分級、分流收治病患,期冀分解重壓,拉平感染曲線,實現「軟著陸」。

陽了的醫生越來越多

近兩周,奧密克戎以迅雷之勢撕開了北京眾多醫院的防線。感染的醫護人數從幾十人飆升至幾百人,似乎只是一瞬間的事。

11月30日,北京一家三級醫院內陸續有涉陽情況發生,僅1天之後,第一例醫護人員陽性便出現在發熱門診。

隨後,不到一周時間,醫院里數個科室,從患者、醫護人員,到保潔、護工在內的醫輔人員,相繼出現感染。

彼時,疫情防控「新十條」尚未出台,核酸陽性人員均要被集中隔離。護士長萬玲(化名)和科里的每個護士都在辦公室里備了攜帶型手提包,裏面放著換洗衣服、洗漱用品、各種小零食和衛生巾,她們都做好了心理準備,「一旦有情況,提著包就能走」。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放開,院內感染更是勢不可擋,這道曾被衛健委三令五申的絕對紅線,再未在醫療系統內外被公開提及。

口子一旦被撕開,感染人數便不會休止在個位數,院內感染的衝擊潮,比預想的「更快、更猛」。

據北京一位三甲綜合醫院的工作人員向八點健聞透露,僅一日之內,他所在的醫院便測出來700多醫護陽性,部分專科近乎全員中招,最後只能留一位醫生堅守科室。

截至12月7日,北京另一家大三甲專科醫院里,據管理者馬翔(化名)透露,每天因本人陽性、家人或同事陽性而不能到崗的人員累積達到了700名左右。這個數字,約是該院官網上公布的全院職工數的20%。

在距離北京不遠的河北保定,醫療資源更薄弱,也更早遭到病毒的猛烈衝擊,部分醫院在衝擊下甚至取消了院內核酸。

據受訪者介紹,該市一家二級醫院里,三分之一的醫護已經陽了,三分之一的醫護出現了癥狀,只差抗原結果一錘定音,而剩下最後三分之一陰性和陽轉陰的醫護,苦苦支撐著整座醫院的運轉。

9日當天,田靜(化名)所在的新生兒科,只有她一個醫生和幾個護士在崗,照顧7個與新冠無關的重症嬰兒。她自己的抗原結果剛剛轉陰,仍有點咳嗽和渾身乏力。

「我們科已經算輕鬆了,像呼吸科、感染科、急診科、這種科室,等不了抗原的陰性結果,沒有明顯癥狀就得返崗,否則無法維持正常的診療活動,」她說,「現在醫院除發熱門診外的門診量都在下降,住院量也只有同期的一半,不然根本撐不起來。」

她們醫院早早地取消了院內核酸,對抗原也不再做要求,要不要自測抗原,由醫護自己把握。如果測出陽性,也自行上報給科室,再居家隔離。

崗位不能丟,但身邊的同事相繼中招,今天左邊的診室關了,明天右邊的診室也停了,遲早也會輪到自己。除了無法消解的疲憊,還有一股無形的精神壓力籠罩著醫生們。

「一開始,還是會有點擔心感染新冠,後來得的同事多了,也就麻木了,但還是會擔心,工作要怎麼繼續開展。」一位大夫說。

有的醫護也擔心,陽了之後把新冠病毒傳給家人。

社會面放開之後,醫護感染的概率無疑會變得更高,而萬玲的父母屬於新冠疫苗【小編推薦: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禁忌類人群:高齡伴有惡性腫瘤、風濕免疫病、晚期等嚴重基礎病,無法接種疫苗【小編推薦:專家爆驚人內幕:接種疫苗,你有更大的可能會死於病毒】。

對於自己,萬玲一點也不害怕。穿上護士服的「鎧甲」,她是「出征」過非典、大規模核酸採樣任務時永遠沖在第一線的護理骨幹。但脫下護士服,離開醫院下班回家后,她和無數普通兒女一樣有自己的「軟肋」,憂心屬於薄弱人群的父親母親。

中國的小城醫院,湧入第一波陽性病人

曾與疫情交手多回合的一線城市大三甲醫院,此刻正式陷入一場大規模戰役中。

在很多中國普通城市,這將是與陽性病例的第一次交手。

密布如星盤的小城市,逐漸被疫情包圍,醫療機構的壓力陡然增加。

「沒想到,疫情終究還是來了。」山西省南部Y市三甲醫院的院感科主任何瑩瑩(化名)說,上周四下午,醫院首次接診了兩名陽性病例,那是三年來的第一次。

過去三年,Y市一直嚴防嚴控,所有零星的外來輸入病例,都在第一時間被管控。黃碼醫院之外的醫院,沒有任何接診陽性病例的經驗。

但自今年11月以來,當地疫情爆發,數千人感染,原本設置好的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已人滿為患。何瑩瑩所在的醫院派人支援,前所未有地導致6位醫護感染。此前醫院援助武漢和上海,都是零感染。

在這些中國最普通的地市裡,往往人口百萬,城市裡的幾家三甲醫院,僅能勉強覆蓋當地人口所需的醫療資源。

當真正面臨第一波陽性病人的衝擊時,迷茫、措手不及,是多數醫療機構的狀態。

「當醫院接診陽性患者時,感染科護士長很慌,問我醫務人員是否應該閉環管理,其實我也不清楚。」何瑩瑩說,「12月6日起,優化就醫流程的方案自國家和省市層層下發,但到了醫院里,政策執行一團糟。」

此前,與大多數的普通城市類似,Y市在當地衛健委的調度下,設置了紅碼、黃碼醫院分流患者。最新政策則打破了此前的方案,在單體醫院內部劃分獨立區域(院區、樓棟、病區或病室)接診陽性患者。

即使收到了政策,但何瑩瑩所在的醫院一時間並沒有啟動院內分區的流程改造。

「因為不知道怎麼做,」何瑩瑩還有諸多困惑,「市裡的文件要求把方艙醫院升級改造成亞定點醫院,收治普通型和沒有重症傾向的陽性患者。那麼過渡期間,陽性患者是送到方艙還是在醫院里收治?」

對於零經驗、沒資源、缺人手的地方普通三甲醫院來說,大城市醫院的模板做法似乎格格不入。隨著疫情管控放開,留給這些醫院的窗口期不多了。

有些地方醫院未雨綢繆,早在石家莊嘗試「放鬆」時就預見端倪。

浙江省東陽市人民醫院就在此列。在國家發布優化就醫流程方案之前,這家縣醫院就將急診陰陽分區,騰空了1萬平方米以擴容發熱區域。其中,約六千平方米作為陽性患者病房,約三四千平方米作為門診區域,同時增設了兩個陽性手術間。

防控政策調整后,東陽市委向醫院提出了三個樸素的目標:社會面不恐慌、醫療資源不擠兌、盡量不死人。在市裡的調派下,一旦出現疫情衝擊,該院還要負責定點醫院30個ICU床位和200張普通床位的人員配置。

在該院常務副理事長應爭先眼裡,醫院已經做足了準備。但即使如此,未來隨著疫情席捲,醫院院感的發生,依舊不可避免。

對於院感,位於東南沿海某市的ICU主任張黛(化名)抱持相同的觀點。「怕院感是思維慣性、體制化的表現。事實上我們要接受現實,新冠重症率低於流感,流感沒有說怕院感的。」

張黛目前在醫院分管疫情,她告訴八點健聞,文件發布了,但自己所在的醫院應該不會分區收治。「因為院感防不勝防,按照陰性和陽性進行分區,也沒有意義。事實上的放鬆限制已經在進行中,只要上面不檢查就好。」

張黛感覺到,當下所有政策變化混亂,但治療的醫生心裏是有底的。她對未來表示樂觀,「人為干擾越多,醫院就越折騰,應該去坦然面對。」

醫療機構已陸續進入「至暗時刻」

隨著感染人數不斷走高,疫情防控政策迅速調整,最先被衝擊的大醫院們,已經開始面臨著「每日一變」的挑戰。

12月3日開始,雖然公開政策尚未鬆綁,但北京多個社區已不再強制要求陽性患者去方艙隔離。居民上報自測抗原陽性后,得到的回復是可以在家自行隔離、等待痊癒。

彼時,北京的方艙和定點醫院幾乎全部滿員,許多非定點醫院面臨兩難局面:陽性患者無處可轉,無癥狀或輕微的陽性患者往往被勸返回家,有基礎病的則留在自家醫院原地治療。

疫情形勢嚴峻且不明朗,很多醫院在做未雨綢繆的打算,要求各科室控制住院患者量,整體住院量控制在50%~60%左右。

而一些要求比較嚴格的醫院,還會要求患者未全部出院的病房,暫停收治住院患者,直到全部患者出清。

「我個人感覺放開稍顯突然。」12月6日,北京一家大三甲醫院的醫生告訴八點健聞,醫院都在加緊制定新的應對措施。該院當時最早的辦法就是全力降低患者密度,一邊勸非危重患者儘早出院,一邊限制新收患者數量。

然而,兩周的變化,對醫院來說風起雲湧。疫情三年,醫院第一次感到政策和應對策略都坐上了過山車。

12月7日,疫情防控「新十條」頒布,社會面核酸被取消,多地衛健委相繼調整策略,令醫院門診不再查看就診患者的核酸陰性證明,但醫護的每日核酸照常進行。

大規模院感來襲。這給醫院管理者們帶來了普遍的壓力——患者來了,醫院要應收盡收,但醫護大量陽性下,醫院的人手可能不夠了。

為了應對,12月7日,北京部分醫院先行一步,自行取消了院內醫護核酸。

「陽性醫護原則上還是不上班,但院里已經通知由各科室自行把握尺度。」12月9日,北京另一位大三甲醫院的醫生稱,「醫院現在的首要任務是保證不能停工,所以,醫護只要沒癥狀,能上班就上班。」

8日、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連開新聞發布會,強調醫院既要做好新冠患者的救治,又不能影響日常的診療秩序,建議在門診、急診和住院區域設立緩衝區;同時要求所有醫療機構接下來都要接診陽性患者,不得以核酸結果來區分是否接診。

隨後,在網傳的12月9日北京市醫療工作保障會議信息上,重新要求醫務人員不再測核酸、不判密接,除發熱癥狀重的醫護人員安排輪休外,其他無癥狀的安排在相應崗位工作,保證達到80%到崗率。

12月10日,多地醫院幾乎完全鬆綁,醫護人員作為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需1天或2天一測核酸,這一持續了3年之久的慣例成為歷史。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中國的大部分醫院里,幾乎每天都發生著變化。這成了另一種新的日常。

同一天里,上午和下午的情況都不一樣,第二天和第一天又不一樣,有時候一天能開5場會議。「根據最新的政策內容,大家都在試著執行,每家醫院的情況都不太一樣。」馬翔說。

他所在的醫院,由於醫護人員不再測核酸,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也不再閉環管理,加上北京各二級醫院發熱門診的增開,人手壓力意外地緩解了一部分。

此前,該院建築面積達4千多平米,囊括了病床、檢驗檢測、手術室、門診等各項功能的「陽性樓」早已住滿。10日下午,各個病區都在考慮劃出專門收治陽性患者的區域。「恐怕很快也會收滿,目前醫院日常的門診量、住院量有了逐漸上漲的趨勢,門診不看核酸了,陽性患者的數量一定會非常多。」他說。

同一天,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在疫情防控直播公開會議中提出,要控制整體感染員工的比例,做到醫務人員盡量少陽、盡量晚陽,「把時間段延長,不要聚在同一時間段爆發感染」。醫護人員改戴N95或KN95口罩,發熱門診、核酸採集點和進入陽性患者房間的醫護,還要穿戴隔離衣、帽子、手套和面屏。

對經歷過疫情考驗的大城市醫院來說,分區救治已經駕輕就熟。萬玲所在的醫院里,每個病區都常態化預留10%-20%的空床位作為緩衝區域,供疑似病例、密接人員、彈窗及高風險地區患者隔離使用。

一旦病區中發現核酸陽性,科室會迅速把陽性病例就地單間隔離,同時把同病房的其他患者轉運、分散到其他房間進行觀察。陽性確診患者待在紅區,照護醫護和待觀察患者待在黃區,這兩個區與綠區之間斷絕接觸。

「經過3年疫情來的訓練,我們現在半小時就能搞定這件事了,絕對不會讓陽性患者和非陽性患者待在一起,」她說,「最大的擔心是,陽性患者以後如果越來越多,醫護人員80%到崗率可能很難達到,目前科里感染的同事癥狀都較重,幾乎個個高燒39度、渾身酸痛,沒有無癥狀的。帶病堅持上崗,萬一出了醫療差錯,也會很麻煩。」

但陽性患者數量激增已經成為現實。

12月10日晚,北京急救中心發布重要提醒,呼籲新冠無癥狀感染者、輕症患者請勿撥打120熱線,為急危重症患者留出急救熱線通道。在國家衛健委公開的信息里,北京協和醫院已在加速推進發熱門診、急診、陽性隔離病房的擴容。

接下來的一兩個月,可能是醫療機構的至暗時刻。

「醫院要做的所有努力,就是要比社區感染的速度慢,只要熬過最近一個月,下個月的壓力就會比較少。但高峰期會遇到很大的壓力,如果醫療管理做得不好,一定會出現比較大的院內感染導致減員,同時患者感染,病死率增高。」張文宏在華山醫院的疫情防控直播公開會議中如此說道。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