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青少年手機成癮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

2023年07月03日 17:23 PDF版 分享轉發
青少年手機成癮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  (pixabay)
手機成癮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 (pixabay)

希望之聲2023年7月3日】(編輯:李文涵) 手機的發明,可以說,徹底改變了人類互動和交流方式。而現在,無論是青少年或者是,對手機的依賴度也在不斷加強。大多數人認為,自己之所以沉迷手機是因為使用手機能達到自我滿足的需要。

總的來說,本文的研究調查。將帶人們更加深入了解令人上癮的手機世界,以及手機對青少年行為的影響。

現在,學生中包括一些小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手機,手機結合Facebook等社交媒體功能,可以無遠弗屆地獲取搜索的信息。(pixabay)
手機世界(pixabay)

調查手機用戶的成倍增加

在分析人與手機的互動之前,了解成癮的定義和成癮特徵非常重要。

所有能夠刺激人的實體都會讓人上癮。只要習慣變成義務,就可以被視為成癮。

莫里爾曾做了研究了自手機成為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來青少年發展變化的實驗。

在「新興成年人的手機使用和心理髮展」一文中,莫里爾解釋了青少年因手機使用而解決問題、信任和積極自我肯定的能力等問題。

年輕人對手機有一種權利感和地位感,莫里爾將當今社會的手機與老一代的技術進行了比較。莫里爾補充了進一步的解釋:「就像 1950年代的電視和1990年代的互聯網一樣,行動電話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決定性技術之一」。

手機在許多方面對社會產生影響,包括時間使用、隱私問題和持續可訪問性。1995年,有近3400萬人擁有手機。截至2007 年,訂戶數量為2.55億,佔美國人口的84%。

圍繞技術發展的最大驚喜之一是全世界年輕人對手機的接受和大量使用。

隨著手機的普及,社會開始關注並質疑手機使用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

因為年輕人已經成為手機的主要用戶,手機對青少年的價值和意義很可能會在他們的同齡人群體中產生強烈的社社會影響。衡量持續的聯繫和分心,花在語音對語音通信和簡訊上的時間。以及擁有手機的時間長短可以確定在青少年生命中最關鍵的時期之一對青少年社會心理髮展的影響。

在這個動蕩的發展階段,個人的身份發展可能會影響如何使用手機探索、做出承諾和解決危機。

曾對兩名青少年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將在48小時內不帶手機。她在「沒有電話的兩天」一文中發表了她的研究和發現。在進行實驗之前,並詢問了這兩個青少年他們使用手機的習慣以及他們花在設備上的時間。

然後發現這兩個學生在夜間醒來幾次發簡訊,一名學生甚至將手機放在枕頭下睡覺。

「青少年的睡眠被簡訊打斷是很常見的,有時青少年甚至會在他們完全沒有醒來的情況下發送充滿廢話的簡訊。」 而許多青少年在嘗試不使用手機或技術時,總會遇到無法解決的麻煩。

在進行了學生必須24小時不使用手機和電子媒體的實驗后。結果顯示:「五分之一的人身體或情緒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是上癮的跡象。」

參与者認為他們聽到手機響起或振動,即使手機不在身邊,他們也有強烈的渴望拿起手機查看未接的消息或電話。除了感到焦慮、擔心和孤獨之外,有些人坐立不安,無法靜下心來。

由於缺乏技術而產生的這些壓力和焦慮感對全球青少年來說都是新鮮事物。這種成癮改變了人類彼此互動的方式,並在我們的交流方式中造成了距離。

這些設備在親密和直接的對話和交流之間造成了隔閡。它正在成為一種阻礙個人幸福的癮,造成不必要的焦慮和壓力。

研究表明,需要在使用這些設備和不使用這些設備的時間之間取得平衡。如果沒有設定的平衡,人們將繼續變得更加痴迷和被技術所消耗,並且人們擔心人類將失去所有可能來自個性化對話的親密感和感情。

手機成癮(pixabay)
手機成癮(pixabay)

那麼,本研究提出了以下三個研究問題:

對手機上癮嗎?

手機成癮的明顯特徵有哪些?

人們在斷開連接時會有什麼心理影響?

探究大學生對手機的使用

進行了實地觀察和調查,以衡量伊隆大學學生對他們的設備以及面對面情況下彼此的參与程度。

對於這項研究,作者試圖捕獲一個樣本,該樣本可以準確代表受手機成癮影響的個體。

對18至22歲的伊隆大學學生進行了一項調查。有65份問卷回答了調查問題,這些問題旨在衡量手機使用習慣、手機的主要用途,以及個人在沒有手機時的感受和情緒。

根據調查結果,研究人員在校園內的四個地點進行了實地觀察。觀察地點設置在人口密集的學生地點,學生經常成團聚集的地方。研究人員記錄了學生群體之間的一些互動,包括髮簡訊、打電話、用耳塞聽的學生人數,以及沒有接觸設備的學生人數。

絕大多數學生,95.4% 擁有,而只有兩名學生擁有老式手機,只能用來撥打電話,還有一人聲稱他們沒有智能手機。

當被問及他們手機的主要用途時,83.1%的學生提到發簡訊是最常用的功能,其次是打電話,佔10.8%,然後是聽歌遊戲,各佔1.5%。

超過一半的受訪學生表示,他們認為自己沉迷於即時和持續的交流。學生們報告說,當他們不帶手機時會感到與世隔絕、赤身裸體和壓力。

智能手機(pixabay)
絕大多數學生,95.4% 擁有智能手機(pixabay)

各種各樣的感受是由於這樣一個事實,即人們不喜歡對周圍世界發生的事情穿制服。人們希望在幾秒鐘內保持聯繫並接收信息。幾乎所有學生都認為年輕人通過尋求自我滿足和同齡人的認可,社交媒體可通過手機隨時獲取。

進行實地觀察以評估學生與手機的互動和行為。

觀察了200多名學生,結果有些出人意料。研究人員發現,在被觀察的191名學生中,有83名正在發簡訊或拿著手機,還有被觀察的68名學生根本沒有拿出手機。

其他學生要麼用手機通話,要麼用耳塞聽歌。根據調查,可以回答一些最初提出的研究問題。關於手機成癮的明顯特徵是什麼這個問題,年輕人覺得有必要經常檢查手機,看是否有來自家人、朋友和工作的任何形式的聯繫。

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44%的人同意以下說法:「當我穿過校園時,大多數人都在。」 儘管根據實地觀察,這是事實,但許多人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只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被觀察學生沒有看到他們的手機。

為了找出人們在斷開連接時的心理影響,調查要求學生識別與手機不在時相關的感受和情緒。

一名學生在調查中反映,沒有手機,學生在當今社會有一種「害怕錯過」。大約 77%的受訪學生表示他們感到與外界脫節,而其他人則表示沒有設備他們會感到自由。

一名學生說:「我認為作為一個社會,我們確實依賴即時通訊。它同時成為祝福和詛咒。有時我們確實需要時間來減壓並遠離社交媒體,」而另一名學生則簡單地聲稱,「這令人沮喪。」

兩位獨立的受訪者提到了國外的時間如何改變了他們對手機使用的看法。一名學生說:「與朋友一起吃飯、與寄宿家庭一起出去玩,以及與其他人一起進行其他活動時,每個人都不會看手機,這樣會更加愉快。但是當個人或與朋友出門時,對於手機的依賴性就會大幅度提高。」

另一名學生回應說,「當我在國外的時候,不用一直玩手機,在我度假的時候,我感到很欣慰。我希望我能一直感到那種解脫,但沒有手機會讓你處於劣勢,因為你會錯過一些事情。」

另外兩個回復提到了學生對手機行為的擔憂或對未來的希望。一名學生說,「手機成癮的趨勢只會變得更糟。」而另一名學生則聲稱,「我認為這是正在發生的變化,當我們這一代人有了孩子時,這將不再是一個問題。」

另一名學生提到了過度使用手機可能產生的影響:「人們常常忘記如何面對面交流,因為我們將技術作為拐杖來避免真正的交流。」

大多數接受調查的學生的總體意見是,他們了解自己和同齡人的行為。手機成癮似乎是真實存在的,年輕人受到過度使用手機和自我滿足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

除此之外,手機的不斷發展又帶了其他什麼影響?

科技改變生活(pixabay)
科技改變生活(pixabay)

科技改變生活

近年來,手機的使用在全球通信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所有人群對手機的依賴,都在不斷的增強。因此也可以得出,手機影響的,不只有學生這一群體。

而對於出生於1980年代初和2000年代初之間的成員來說,很難想象即時和持續的交流不是他們社交的主要焦點的時代。

因為在以前,人們離開家時沒有任何形式的電子設備。需要親自製定計劃。溝通交流要寫手寫的信件,並敲鄰居的門看他們是否在家。當然,這些事情仍然會發生。

而這些會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從而增加親密感。但有時也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浪費太多的時間用來通訊聯繫上。

但今天「超過90%的成年人擁有某種手機,而對於44歲以下的人來說,這個數字接近97%。產生這一數據的原因,是因為青少年的接受程度更高,能更好的適應所帶來的改變。

事實證明,對於那些擁有電話的人,在可以隨時通過網路聯繫后。似乎個人的、面對面的聯繫似乎正在迅速消失。

作為回應,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麥克米倫家族進行了一項社會實驗,他們「對1986年以後發明的所有技術實施了禁令」。

這個為期一年的實驗並不是為了懲罰孩子們,而是為了向他們展示一種更簡單的生活方式,在世界立即連接之前。

這項實驗,它試圖確定這一代人是否正在失去與他人進行面對面的個人互動的能力,而不會在現實世界的互動中以某種方式返回到他們的「設備」。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隨著人們對這項技術的依賴程度的增加,美國的手機用戶數量顯著增加。

1986年美國有681000部手機用戶,2012年12月為3264億部。截至 2002年12月,還沒有完全依賴無線設備的家庭,但在 2012年,35.8%的美國家庭僅使用無線設備。

實際上,對手機依賴成癮的,並不只有美國。在如今全世界範圍內,當今社會手機依賴程度都在不斷加深。

玩手機(pixabay)
隨處可見的便是低頭一族(pixabay)

小結

而在對埃隆校園學生的觀察和調查表明,手機成癮更多的是正在影響許多年輕人這一現象。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自己與設備交互的個人習慣和行為,之所以會出現這些上癮的行為和習慣,是因為他們不想與朋友和家人斷絕聯繫。他們需要有手機,這樣他們才能立即做出回應,或立即與人聯繫。

其他人則認為,使用技術進行交流降低了我們面對面交流的能力。正如一位調查參与者所說,要了解這背後的真相,只需在餐廳觀察家人和朋友。試著找到一組目標人群,他們可以在整個用餐過程中不用伸手去拿手機,人們在手機屏幕後面也往往比在另一個人面前感覺舒服得多。

在這裏,人們失去了面對困難問題的能力,並且無法與彼此進行口頭對抗。

科學研究和調查表明,手機成癮會產生負面的心理影響。許多年輕人需要確認自己漂亮或受歡迎,並且他們使用社交媒體來實現這種自我滿足。

很多人在玩手機時會感到壓力和焦慮加劇,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不斷地即時訪問通信。其他人在沒有他們的情況下感到自由,因為這讓他們有機會斷開連接並不受干擾地思考自己的想法。

而事實上是,手機影響的,並不只有青年人的生活。無論是校內還是公共場所,隨處可見的便是低頭一族。可以說,手機正在逐漸「控制」我們的生活。無論是飲食還是交通出行,手機成了大數據下的時代下最好的媒介。

參考文獻:

加德納,湯姆。《那場1980年代的秀:沒有互聯網,當然沒有粉紅貧民區的炸藥和鯔魚,因為父親在一年內禁止所有現代技術,讓家人回到1986年》郵件在線,2013年9月6日。

博古西亞《美國的手機數量》2013年10月28日。

馬塔科尼斯《91% 的美國成年人擁有手機,其中大多數人擁有智能手機》2013年10月28日。

本文章或節目經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青少年手機成癮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麽?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宋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