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希望之聲2023十大新聞回顧(中)中共南非大撒幣 APEC遇空前抗議潮;印度超越中國 躍升人口第一大國

2023年12月27日 21:55 PDF版 分享轉發
印度人口超過中國 分析:世界重心將發生變化 (圖片: Elke Scholiers/Getty Images)
人口超過 分析:世界重心將發生變化 (圖片: Elke Scholiers/Getty Images)

希望之聲2023年12月27日】(記者柳芳禮、潘翔、李頌採訪報導)

7/印度超越中國 躍升人口第一大國

2023年4月聯合國預測:印度人口可能在4月14日達到1425775850人,超過中國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由於印度人口結構的年輕化,預計在未來幾十年將獲得顯著的人口紅利。

與其鄰國相比,印度採取了相對穩健的人口控制政策。1952年開始,印度採用提供生殖健康服務和鼓勵減少生育的方式,並且夫妻仍有選擇權。當局的生育政策不再干涉公民自由。

因此,從1981年至今,印度人口增長率得到控制。該國在調控而非強制的基礎上,實現了更加健康的人口結構。在印度年輕一代中,有一半的人口年齡在30歲以下,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機會。

相比之下,主導的強制人口政策失敗。反觀中共70年代末的「獨生子女制度」帶來的弊端,包括墮胎和對超生家庭的罰款,對中國人民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創傷。儘管中共在2021年提高了生育門檻,但社會經濟下滑,歷年的強制措施導致中國人口結構出現畸形。

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以上的公民數量將增加一倍以上,這可能對未來的勞動力產生巨大負擔。而在人口紅利消失的情況下,中國製造業面臨離心力,外資和台商已經在東南亞等地布局發展,給中共經濟造成沉重的打擊。

同時,由於獨生子女政策,中國的性別比重出現失調,相比之下,印度的年輕人口男女比例更加均衡。2020年,印度的男女嬰兒比例為1079比1000,而中國的男女嬰兒比例為1123比1000,而在計劃生育政策時的中國邊遠鄉村,男女比例甚至高達1330比1000,出現顯著的男多女少局面。

新德里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教授康達帕利(Srikanth Kondapalli)說,由於印度的平均年齡低於全球水準,這有助於印度獲得「人口紅利」。他認為,藉助人口紅利帶來的勞動生產優勢,印度現在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預計到2030年,印度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世界銀行預計印度2023年的增長率將達到6.9%左右,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未來五年印度的平均增長率為6.1%。

康達帕利教授認為,目前印度的發展仍然是在進行中,如果當局善用未來人口的增長,政府政策必須要解決更多問題,包括改善基礎設施、培養技術人才、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改善工作環境等提高人力資源發展的其他基本指標。

6/中共  遇空前抗議潮

三年疫情后,中國經濟衰落、民怨高漲,中共不顧民生,為爭霸全球,再對外大撒幣,並不斷挑起軍事衝突。

中共對外與西方為敵,對內實行維穩暴政,就是自斷後路。面對亂世和絕境,專家將告訴您,如何自救保平安的良方。

 在南非的金磚國家峰會上,中共黨魁出人意料的宣布,將推出100億美元的專項資金,用於落實北京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擴大金磚組織可以為這個集團的合作機制注入新活力。很多中國人對的大撒幣感到不解和不滿。有專家分析,習近平的目的是加強北京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中的影響力,網羅反美勢力。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國、中國、朝鮮與伊朗的合作卻日益緊密。這四國一直在努力尋找戰術與戰略的新合作方式。

習近平訪俄和普京道別時說:「百年變局我們共同來推動」。就是顛覆和改寫現存的國際格局與秩序,矛頭直指美國。

中共今年與菲律賓海上衝突不斷加劇, 12月中旬以來,中共突然加大動作,出動11到27艘武裝船,進入有菲律賓軍人駐守的仁愛礁海域,滯留達24小時以上。外界解讀,這是中共即將發動武裝攻擊的訊號,輕則逼走菲律賓坐灘軍艦和軍人,由中共佔據;重則挑起武裝衝突,想在海上跟菲律賓打一仗。藉此,中共也想測試美國:如果美國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的警告和調解,那麼,中共就贏定了,對菲律賓以大欺小,甚至不戰而勝;現在正式啟動《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美國協防菲律賓,反擊中共入侵,中共有可能繼續升級抗爭,也可能露出紙老虎本質,假裝抗議和譴責一番,找機會開溜。除與菲律賓升級衝突之外,中共也升級了與日本的衝突。近期,12月9日和10日,中共兩艘海警船連續兩天進入釣魚島海域,遭日本海上保安廳警告驅離。在外圍,還有兩艘中共武裝船隻策應,其中一艘裝有機關炮,擺出一副隨時準備開炮的架勢。中共安排一名中將罕見放話:「不怕開戰!」首次直接叫板日本。

中共有意讓全球燃起遍地烽煙。歐洲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東有哈馬斯和胡塞武裝作亂;非洲則不停發生政變;南海則由中共自己點火。北京自認為,這些都能讓美國疲於應對、「疲於奔命」、分散資源和注意力。或許有一天,中共就能逮住一個空隙和機會,就能突然進攻台灣,實現所謂的中國夢。

近來北京實行戰狼外交抗美,開始是「斗而不破」,進而要取而代之,首先是南海東海,接下來是亞太地區,然後是美國比較忽略的非洲。

中共在居高不下的高房價、競爭激烈的職場、日益增加的經濟不平等等等情況下,一些人選擇採取"躺平"的生活方式,視之為對社會體制的反抗。中國的人權狀況比1949年要惡劣的多,涉及到西藏、新疆、蒙古、東北、香港等地。獨立思考的中國人都渴盼早日結束暴政。由於中國糟糕的人權紀錄,許多香港人、新疆人、藏人、法輪功人士和其他倡議團體聚集在舊金山APEC會場外和平示威抗議中共暴政和停止「活摘器官」及迫害。全美各地超過千名中國民運人權人士等組成的抗議人群在舊金山灣區的三個主要抗議地點抗議中共獨裁暴政,習近平遭到史無前例的抗議。

現場的法輪功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從1999年以來有超過5010位法輪功學員被迫害致死,習近平執政11年來,從2013年3月14日至2023年10月間,至少超過千名法輪功學員被中共迫害致死。最近3年被中共迫害致死的法輪功學員人數比往年增多。

中共在內外交困、日暮途窮、行將滅亡之時,又將鎮壓、迫害法輪功作為挽救自己的稻草,善惡有報是天理,中共迫害修鍊"真、善、忍」的法輪功只能加速滅亡的到來。」

有人認為中共的暴政再次引爆了目前中國的疫情,中國民眾將何去何從,如何保命。

對此,全球退黨服務中心主席易蓉說,「希望同胞們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善與惡的面前,選擇善良,退出中共黨、團、隊,當年發的毒誓要把生命獻給邪惡的黨,這個毒誓一定要抹掉,才能得到神佛的庇佑,才能躲過疫情。」

5/美日韓結盟 日本排核廢水風波

8月18號,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韓國總統尹錫悅,在美國舉行三國領導人峰會,並聯合發表《戴維營原則》宣言,宣布三國將加強合作,共同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在中共和朝鮮不斷在台海和東北亞升級軍事挑釁之際,韓國和日本3月份達成歷史性和解,日韓關係完全正常化。

3月16號,韓國總統尹錫悅訪問日本,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東京舉行峰會,本次日韓首腦會談達成了多項重要共識,包括恢復兩國領導人定期、不拘於形式互訪的「穿梭外交」;同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領域進行廣泛的交流與溝通。雙方還確認了取消日本對韓國的半導體材料和其他物品的出口管制等。

尹錫悅與岸田還同意將兩國間的情報共享協議「完全正常化」,以共同應對中共和朝鮮的挑戰,維護亞洲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

此後,尹錫悅4月26號又出訪美國,在兩國達成的《華盛頓宣言》中,韓國獲得了美國的「核保護」承諾,以應對朝鮮的導彈威脅。7月中旬,美國派遣一艘戰略核潛艇停靠在釜山港。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5月7日回訪韓國,希望加速改善兩國關係。尹錫悅表示,此前韓國與美國聯合發表的《華盛頓宣言》,可能會擴大到韓美日三方合作。三方最終在8月共同發表《戴維營原則》宣言。外界認為,美日韓加強聯盟,應對中共和朝鮮威脅的亞洲小北約軍事同盟正在形成。

日本福島因核事故后產生的核處理水,獲得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批准,8月24號開始逐步排放。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認為,日本核處理水排放計劃符合國際標準,經過處理后的核廢水,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微不足道。但中共官方對此反應激烈,除了以防範食品污染為由,宣布全⾯暫停⽇本⽔產品進口中國之外,還通過外交和宣傳部門高調指責日本政府 。並在國內大肆炒作仇日情緒,多個有關日本核電站處理水排放入海的話題,持續成為中共掌控的新浪微博、百度的熱搜排行榜前10名的話題。還放任小粉紅攻擊所有他們能找的日本網站,無論是賓館、餐館、商店,都接到了來自中國的電話謾罵攻擊。

不過中共官方卻嚴格限制國內網路上相關的討論,知乎、微博、以及微信平台上所有科普日本核處理水排放流程、中國核電站氚排放量的相關科普文章幾乎全被刪除。甚至屏蔽了聯合國原子能機構的官方網站及檢測結論。

公開資料顯示,日本福島預定排放的核處理水中「氚(讀川)」的年排放量將控制在22兆貝克以下,濃度是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標準的1/7,而中國浙江秦山第3核電站2020年的放射性 氚 的排放量約為143兆貝克,是日本福島的6.5倍。

前北京大學法學教授,目前旅居的獨立時政評論袁紅冰25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 中共炒作日本核處理器水排放是出於政治目的,日本與美國結盟,特別是前不久美國、日本、韓國在美國舉行戴維營領導人峰會,主要就是針對中共在印太地區的擴張和威脅,引發中共不滿。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希望之聲2023十大新聞回顧(中)中共南非大撒幣 APEC遇空前抗議潮;印度超越中國 躍升人口第一大國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林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