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掙脫規訓、又遇枷鎖:從回春丹事件看兩岸民族主義夾縫中的音樂人

2024年05月09日 15:10 PDF版 分享轉發

轉自:新世紀,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撰文:許佳琦

歪腦 05/08/2024

近年,中國關係產生劇烈變動,不僅出現在政治層面,文化產業更是如此。在音樂領域,被舉報“”的歌手、音樂人越來越多。從十年前,2013年台灣歌手張懸舉出中華民國國旗遭到抵制之後,便開啟了一連串的“台灣抵制潮”。這也有自執政后,中國民族主義日盛的脈絡。

情況在近年兩岸關係轉差后變得越發嚴重,今年4月,台灣歌手田馥甄被“起底”,於2020年裴洛西訪台時,發了一張“吃義大利面”的照片,而引起中國網民圍攻。5月在天津“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的表演更被緊急取消;歌手盧廣仲同樣也因“疑似支持太陽花運動”遭抵制,5月預定於“北京草莓音樂節”的演出以“身體不適”為名取消。

與此同時,台灣的樂迷對於中國音樂人言行舉動,也變得益發關注。來自廣西的搖滾“回春丹”,以登上音樂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以及歌曲《鮮花》,在台灣社群網站暴紅。原定4月2日,在台北Live House“ Legacy”舉辦專場,4月4日,回春丹預定在屏東縣政府主辦的“台灣祭”,擔任主舞台表演樂團之一。

然而,就在表演前夕,4月1日下午,回春丹于微博與Instagram帳號,同步發表以下文字:

“從廣西到,明天台北開爐見。”

取自回春丹Instagram(后已刪除貼文)

此話旋即引爆部分台灣網友憤怒。

有人在社群媒體Threads轉發訊息,認為回春丹樂團試圖在言語上“統一台灣”、“占粉絲便宜”,決定抗議。然而,也有粉絲認為“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儘管不同意被稱為“中國台灣”,但音樂應是連結兩地人們的重要橋樑,不該拉仇恨。

4月2日,“台灣祭”主辦單位宣布取消該團演出。在官方社群上,主辦單位寫:

“大家好,對於今日中國回春丹演出團體在網路發文造成的紛擾,我們深感遺憾,在此公告台灣祭的回春丹演出取消,我們希望除了音樂,至少我們還有信念、無法撼動的信念。”

原定回春丹演出時段,被其他台灣樂團遞補。不過該團在“Legacy”的商演則照常舉辦,也吸引不少憤怒群眾到場抗議。當天在“ Legacy”現場的粉絲、抗議者、以及音樂工作者,紛紛與歪腦記

者從自己的角度,回顧當天事件始末。

當日現場發生了什麼

【圖略】當天在“ Legacy”現場也吸引不少憤怒群眾到場抗議。(Threads @chongxinrdsec1)

參与者回憶,當天表演原定就有實名制,進場時須核對票券本人姓名。但除此之外,主辦也臨時增加了安檢,怕有情緒激動的聽眾帶危險物品進場。

至於場外,約有100多個未持票券的民眾圍聚在廣場,有人喝啤酒,有人零星唱歌,也有人舉著抗議海報、台獨旗、香港光時旗,與他人合照。

一名台灣男性粉絲Lio,在NGO擔任法務工作,聽過不少中。他原先也是搶到票的幸運兒,但因為前一日的政治紛擾,他最終決定不要進場,甚至參与抗議。

“我很喜歡回春丹唱的《鮮花》。可是表演前一天,我看到貼文,就想說那好,我不用花時間找門票放在哪了。”當天,他舉著自己印製的海報,在場外抗議,並與他人攀談,試圖解釋事件始末。

(歪腦記者拍攝)

一位人在表演現場的音樂工作者阿秋回憶,相對於場外的熱絡抗議,開場后,表演氣氛確實有些尷尬:“開場前兩首歌,大家歡呼都稀稀落落的。歡呼聲很小,但看得出人還是滿的。直到第三首,突然有人開始喊‘加油’,場面才逐漸熱絡起來。”

面對心儀的搖滾樂團,歌迷們喊的不是“我愛你”,而是“加油”,也能看出當日微妙的場內氣氛。

大約過了三、四首歌后,阿秋注意到,現場有人舉著小熊維尼的娃娃走動。隨著表演繼續,當樂團演出《正義》這首歌的時候,一瞬間,許多面“台灣獨立”旗幟,被現場聽眾舉起。主唱一邊唱著:

“我買光所有的炸藥 卻/還是炸不掉他給你的碉堡/

我 花光了金幣/我 花光了權利/我 花光我僅有的正義”

“直到那時候我才發現,哇,原來真的有人偷偷帶台獨旗進場,大概五六面左右吧,站在不同地方。我心想,大家太會挑時間了。而表演最後,跟歌迷合照時,突然所有旗子都亮了出來,將近10面,各種各樣的台獨旗。”

“當然,後來那張大合照,官方社群沒有發。”阿秋說。

藍綠色的是“台獨鯨魚旗”,彩虹色的則是常見於LGBT運動的“彩虹台獨旗”。(阿秋提供)

表演進入尾聲,一名場外抗議者依依回憶,“有個女生提議說,我們等他們退場,去喊口號。常看表演的人,都知道Leagacy的配置,表演者會從兩個路線退場。我們就兵分兩路,等他們出來。”

她提到,行動前大家不斷互相提醒,不可以肢體接觸、不可以口出惡言。“我們是和平宣導,不能碰到他們、不能阻擋路線,只能喊口號,目送他們離開。”甚至連口號都先講好,喊“台灣中國,一邊一國”以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視頻略/台灣の製藥Taiwan Make Drug】

“最後大家忍不住多了一個,‘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對應他們說的‘中國台灣’。我看到樂團成員們的表情沒有非常好,用最快速度上車。”只不過隔日早晨,台灣遇上二十年來最大地震,討論也逐漸淡去。

搖滾樂應是打破規訓的產物:台灣樂迷如何思考中國樂團

【圖略】中國的耳光樂團(網路圖片)

許多台灣樂迷還記得,在2010年左右,曾出現一波“中國樂團熱”。2010年萬能青年旅店《殺死那個石家莊人》、2012年宋冬野《董小姐》、2015年馬頔《南山南》,都在台灣引起廣大迴響,後來更影響了無數台灣樂團新秀,如草東沒有派對、老王樂隊、告五人等等。

Lio回顧,“我最初注意到中國樂團,是大學時期。因為唱腔、咬字,就像聽自己熟悉、但題材新鮮的曲子。我喜歡讀歌詞,中國樂團在創作、選字常讓我有意外的驚喜。”

傍晚6點下班/換掉藥廠的衣裳/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幾瓶啤酒

在八角櫃檯/瘋狂的人民商場/用一張假鈔/買一把假槍

生活在經驗里/直到大廈崩塌/一萬匹脫韁的馬/在他腦海中奔跑

“比如說,萬青的《殺死那個石家莊人》,歌詞講的明明是個大城市的工人階級,生活不順遂、很壓抑,回過頭來,他想看看社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所有人都知道歌曲在批判某些狀況,但又很隱諱,沒辦法真的明令禁止它。”

Lio特別提到,除了回春丹、橘子海、萬青,他也關注更早期、來自江西的“盤古樂隊”。作為中國代表性的龐克樂團,歌詞有強烈反叛意味。但2004年,他們前往台灣共演二二八紀念活動,發表支持台獨言論,無法回到中國,隨後團員輾轉前往瑞典尋求政治庇護。

不少樂迷認為,在中國當前的政治情境下創作搖滾樂曲,相當考驗創作者的知識量、藝術手法,以及幽默感。

2023年,中國的耳光樂團演出“紅孩兒十八贏”。該曲改編台語經典歌曲“愛拚才會贏”,批判政治時事,包括清零政策、鐵鏈女事件等,用《西遊記》故事做隱喻。歌詞寫道:

那一年唐僧師徒來到火雲洞/想解救山神土地,他們卻不領情

紅孩兒撒潑打滾,大戰孫悟空/別妨礙咱火雲洞,動態大清零

火雲洞專家能把咱處處十八贏/哪容得你這外國和尚來念經

Lio指出:“我們(台灣)都知道控制言論,對創作風氣完全不好。但他們那裡(中國),在政治審查下誕生的藝術創作,有時卻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那天現場,我跟朋友聊天,提到搖滾樂本身就是對抗壓迫的產物。比如說,台灣在馬英九執政八年,因為大量的抗爭行動,誕生了非常多的龐克樂團,可是到了蔡英文的八年執政,明顯感受到更多的是小清新風格的歌曲。”

“我很佩服他們(中國樂團)做到這些事情,因為那表示要有一定的知識量,還要好好包裝這件事情,迴避政治審查。並且這表示他們的歌曲,同時也是一首好聽的歌。即便不知道這些隱喻的人,都能好好享受這個作品,但知道意義的人,則可以享受到更多。”

“對我來說,搖滾樂的創作本身,就是一個對打破規訓,不斷的嘗試。”他總結。

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被稱“小粉綠”的他們怎麼想?

【圖略】(Ivy提供)

依依說,那幾天台灣輿論吵成一團。雖然是和平舉旗抗議,事後也沒有影響到樂團,“可是有些人覺得我們的行為很像小粉紅。”

批判者認為,抗議行為將會讓中國樂團被迫政治表態。原先“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的曖昧界線被打破,對兩岸交流未來勢必有負面影響。

“不過,我們的行動始終都沒有影響表演。他們只是喊‘中國台灣’,我們就喊‘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兩者是一樣的。”

“也有人說,屏東縣政府取消回春丹,是限制他人的言論自由。但我覺得,這本來就是政府主辦的活動,又開放免費入場。以政府的立場,當然不希望讓‘矮化國格’的樂團進場。而且,他們還有支付演出費,私人的音樂商演專場也照常辦理,票也還是搶光。”

原本台灣樂迷與中國樂團間有個共識,即“盡量不談政治”。比如今年稍早,萬能青年旅店來台演出,便有樂迷事前互相提醒,不舉旗,不拿政治標語,以不影響到樂團為優先。

然而,這個默契與共識,也在回春丹發文“中國台灣”之後,受到挑戰。

萬能青年旅店於今年三月于台北演出。(歪腦)

Lio也提出觀察。過去台灣社群的共識是,台灣人在進行政治表態時,會互相提醒“把‘中共政府’跟‘中國人民’分開。”意即,政權是政權,人民是人民,兩者互不代表。然而面對流行文化的商業演出,背後牽涉的利益層次太多。樂團究竟是代表自己、還是經紀公司、還是背後有政治施壓,一般人難以分辨。

另一名進場的樂迷K小姐從頭到尾參与了演出,喜愛回春丹的她認為:“這樣講好像很假掰,可是我追的只是他們的音樂,不是他們的人。這一切的紛爭都很無聊,我只想要享受藝術給我的感受。那預設立場這麼多的人,似乎失去了最原本喜愛文化的意義。”

K小姐提到,“那天我特別發了instagram動態,我很期待有人回。就說,‘今晚我們的音樂,是溝通的橋樑’。但是大家只有給我按愛心,沒有人回。”

“因為《鮮花》超紅的時候,大家都一直分享到動態,明明所有人都聽過,我就想說,這些人是不是都在場,但不敢發。跟我一起去的朋友,他好像也沒有發照片,好像就只有文字寫到自己有去,但很隱諱。”

Ivy則是另一名在現場的大學生,她主張,雖然喜歡這個樂團,但回春丹還是應該為自己的言論負責,更為此與朋友吵了架。

“那天我也有發動態,有一個朋友就跟我吵起來。他覺得,這個樂團只是失言,為何就要被罵成這樣?他覺得他們(回春丹)也很可憐。可是我並不相信身為獨立樂團,會完全不懂政治。既然講了中國台灣,就要替自己的言論負責。而且爭議發生后,他們立刻把IG貼文刪掉,但是微博上面卻還留著。最後我朋友氣不過,就說‘下次你就不要去。’

行內人:藝人社群操作如何遊走于政治夾縫中

【圖略】台灣樂團“閃閃閃閃”在“台灣祭”舞台上的合照。(Facebook / 閃閃閃閃)

一名在知名唱片公司擔任宣傳的阿秋說:“我們公司都會告訴藝人,大方向的宣傳波段怎麼做、哪段時間適合發什麼,但實際上會是藝人親自操作。畢竟,現在的粉絲都喜歡藝人親自發文、迴文,粉絲們很清楚哪個文章是官方發的、哪個文章是藝人自己寫的。所以我們會跟藝人討論好,這周有個活動要宣傳,固定的格式資訊給你,那你們用自己的方式說話。”

但是,中國的政治情況與台灣並不相同,“回春丹這次寫‘中國台灣’的事件,我們其實也不確定是誰造成的。有可能是藝人自己寫的、也有可能是公司刻意操作。”

兩岸樂團的表演,其實早在回春丹之前,就有許多未言明的界線。尤其,當台灣樂團必須前往中國演出,就有更多的禁忌與底線必須遵守。

2023年8月,台灣樂團“閃閃閃閃”在中國巡迴表演,在第一站北京演出前,其中一名團員不小心脫口而出“第一次來中國演出”。隨即引發中國輿論憤怒,認為特別提到“中國”,就是台獨──不僅原定共同出演的北京樂團“咖喱3000”直接罷演,更被洗版“全世界只有一個中國”,樂團成員們只好道歉,並開放觀眾退票。

“因為他們在台灣算還蠻有人緣的樂團,大家都知道,道歉是為了保全自己,人畢竟還在中國境內,大家都很擔心,想說只要人能平安回來就好。”

阿秋提到,台灣要前往中國巡演的藝人,同樣也得自我審查,而且情況更嚴重。“包含發文,素材,圖片,影片,用詞、用語都會小心謹慎。去中國演出,一定要報批,有歌詞就要把所有歌詞附上,要很透明地交給他們。不能有其他沒出現在單子上的流程。”

阿秋說,去年有樂團在中國表演,他們收到當地樂迷私訊,提及有個朋友生日,“可不可以幫她在安可橋段,演出一首她最喜歡的歌?”

“可是,那首歌並不在我們的報審名單上,雖然很想,但我們不敢做這件事情。要是被查到,是會有危險的。”她說。

“有次,行前我們想錄宣傳影片,跟粉絲聊聊天。通常大家知道,台灣人不能在當地說‘今天來到中國’,一定要說‘內地’、‘大陸’,不然就是用城市來取代國家。但我們有個團員就重錄好幾次,一直口誤講成‘來中國’。雖然他沒什麼意思,但我們都知道,這一定會被粉紅挑出來。”

那怎麼辦?阿秋說,“我們最後說,好,那天你就安靜,什麼都不要講。還好他是純器樂演奏,不講話也沒關係。”

音樂中的與政治審查

台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黃俊銘,在《國族、中介與情感結構: 中國人如何感受台灣流行音樂》一文中指出,中國對台灣藝人的“審查”,可以從2013年,張懸舉國旗的“台獨”事件開始。

他認為,過去十年來,兩岸的民族主義高漲,對文化產業造成不少影響。

“觀看10年趨勢,你會發現,整個社交媒體的部落化(tribalization)、造成一種同溫層效應。不只中國,很多國家,甚至包括台灣,一旦施政不利、或經濟有困難的時候,民族主義的動員常常是個宣洩方向。這也是很多學者提到,所謂‘民族主義的商品化’。”

黃俊銘解釋,這產生兩個層面影響。“如果社會情況不好,舉著民族主義的大旗,會讓人們有一種同舟共濟、共同患難的感覺。但如果經濟狀態很好,那民族主義,也會成為‘我是強大的消費者,我要透過消費來展示國家主權’。聆聽音樂、消費音樂,自然也是消費者主權的展現。”

“當然不只中國,也別忘了,台灣畢竟跟十年前的台灣也不一樣。這幾年我們也經歷非常激烈的民族主義崛起。並不是只有對方在轉變,當這麼多轉變碰撞在一起,就會出現巨大的影響。”

這次爭議點之一,也在於取消表演的“台灣祭”,儘管決策大多都交由執行團隊負責,但幕後主辦單位依然是屏東縣政府。

“過去情況幾乎都是相反的,往往是大陸人來台灣,像金馬獎等等,結果自己不滿意某些言論而退席,幾乎都是他們自己退出,從來沒有一次是台灣主動決定的。而這個第一次,也有其指標意義。”類似情況未來會不會再發生?也是需要觀察的方向。

——網友推薦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宋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