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高血壓如「溫水煮青蛙」易引心腎病變致死

2024年05月28日 18:35 PDF版 分享轉發
高血壓如「溫水煮青蛙」易引心腎病變致死(photoAC)
如「溫水煮青蛙」易引心變致死(photoAC)

希望之聲2024年5月28日】(編輯:李文涵) 據統計,台灣約有529萬人罹高血壓,前期雖無特定癥狀,但未即時管理,很可能危及性命。而17日適逢世界高血壓日,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林彥宏提醒,長期高血壓會導致血管硬化,進而引發心衰竭、、中風等併發症,這些共病危險性高,不僅心衰竭致死率高於癌症,長期腎高壓更可能致洗腎,因此民眾應依循「居家量測、130/80標準、722原則」3口訣,養成正確量血壓習慣,遠離危害並預防心腎併發症。

高血壓(pixabay)
高血壓(pixabay)

台灣成人高達25%患有高血壓

《自由時報》報道,高血壓無疑是影響健康的關鍵因素,根據統計,台灣18歲以上的成人中,每4人中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林彥宏指出,台灣65歲以上民眾高血壓患病率超過50%,近年高血壓更出現年輕化的趨勢,與現代人飲食習慣、壓力大的生活型態有關。然而,高血壓正是引發各器官病變的主要風險因子。

林彥宏舉例,高血壓就像將身體置於「溫水煮青蛙」的狀態中,一時無感、久了就危及性命。例如:高血壓若未控制,可能造成心肌肥厚,心臟舒張與收縮功能受影響,久而久之演變為心衰竭;另一方面,長期的體內高壓亦會造成腎髒的腎絲球硬化、進一步惡化為腎病變。

嚴重心衰竭5年死亡率超過5成

林彥宏強調,嚴重心衰竭5年死亡率超過50%,比多數癌症還高;腎臟病常則列我國十大死因,可以說,心腎病變是造成台灣民眾失能與死亡的最大元兇,足見人人都應及早預防高血壓,管理心腎風險。

醫:共病共管成治療趨勢

林彥宏分享,過去曾遇一位壯年男子被家人送至急診,這名患者5年前檢測出高血壓,但因自覺無礙而未持續追蹤,送醫時心臟收縮功能低下,甚至出現、危及性命,檢查后發現竟是因長期高血壓引發的心衰竭與腎病變。送醫后醫護持續用藥幫助患者、管理心腎癥狀,一年後才逐漸穩定病情、心腎恢復正常功能。

林彥宏提醒,民眾日常應建立正確量血壓認知與預防意識,對於高血壓且已有初步心腎病變的患者來說,及早選擇兼顧共病共管的藥物治療,也更有助於管理高血壓與心腎病變。此外,17日為世界高血壓日,台灣高血壓學會推動「3口訣」,分別是居家量血壓、130/80標準與722原則,呼籲民眾可遵從養成正確量血壓習慣,讓量測變成日常、一起守護家人健康。

●居家量血壓:血壓易受民眾身處環境、心情等因素影響,因此日常建立量血壓習慣才能量測出正確數值的血壓,建議民眾日常即可購買一般經核可認證的血壓計養成居家測量習慣。

●130/80標準:近年高血壓定義與控制目標自140/90mmHg下修至130/80mmHg。

●722原則:血壓測量應連續測量7天、每天早晚2次、每次2遍間隔一分鐘取平均值,方能檢測出穩定、較接近自身狀態的血壓數據。

心衰竭(photoAC)
心衰竭(photoAC)

除了量測血壓外,林彥宏補充,日常也可從建立運動習慣、戒煙、飲食調整、減少鈉攝取、減重或減少飲酒等方式來維持血壓健康,高血壓學會亦於官網提供系列量血壓教學影音與衛教資訊,鼓勵民眾可上網觀看,並積極建立量測血壓習慣,及早預防心、腎病變危機。

本文章或節目經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高血壓如「溫水煮青蛙」易引心腎病變致死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喬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