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經濟疲軟 三中全會前再喊建成「2035科技強國」

2024年06月27日 0:56 PDF版 分享轉發

6月25日,創下去年11月以來的新低。示意圖,圖為2011年3月14日,安徽省淮北市工商分行職工正在處理現金。 (VCG/Getty Images)

來源:人民報,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中國經濟持續不振,面對匯率疲軟、股市和製造業指數下滑,近期有關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表態,引發輿論關注。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逼近7.3關口之際,中國媒體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通過香港金融管理局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債券投標平台,以利率招標方式發行200億元票據,期限為6個月。這是去年8月以來,第6次在香港增發離岸人民幣央票,累計增發規模達到600億元。

匯率疲軟 中國央行要求防範超調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19日在2024陸家嘴論壇曾表示,「保持匯率彈性,同時強化預期引導,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

到底人民幣會貶到哪個位置,中國央行才會出手干預?中國財經媒體金融界指出,觀察匯率合理區間上限,2023年中共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以來可能是7.2-7.3。2017年1月和3月,中國人民銀行曾撥出大約1萬億美元來防止人民幣匯率過度貶值。當時的人行行長易綱表示,「不是說外匯儲備都打水漂了,這是一個等價交換的過程。」

「中共應會再設法稍稍護一下盤。但是從趨勢而言,它護不住。」旅美財經學者程曉農接受本台訪問時提到《華爾街日報》曾指出,美國注意到中國外匯儲備增加的數字與貿易順差不一致,按照貿易順差,它的外匯儲備應該增加兩、三千億,但實際並沒有,不知為何中國要隱瞞。

「我的判斷是,在上一輪時,中國央行動用商業銀行的櫃檯外匯去挺人民幣。這些銀行是國有,如果中國央行下令,櫃檯只留一些應付日常運用,其他有大筆外彙集中到北京去支撐人民幣的匯率。因為錢是美國存戶的錢,所以還是要還回銀行,」程曉農說。

人民幣貶值壓力 美中利差擴大

中國獨立金融學者賀江兵對本台表示,人民幣貶值有兩大原因,美聯儲將利率推升到較高的水平,而中國在降息,美中之間利差擴大,套利行為增加。美國經濟向好,中國經濟向下,按照市場標準,人民幣貶值很正常:「主觀原因則是,現在投資方面,特別是房地產熄火,加上內需不振、需求不足,唯一增加經濟增長的方式就是出口。他們以為貶值可以拉動出口,所以對(匯率)的容忍值就提高。」

股匯市疲軟 影響1-5月稅收

除了匯市之外,中國股市也面臨3000點指數保衛戰,這也反映在中國的稅收下滑。中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累計的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收入,分別同比下降6.1%和6%;印花稅收入同比下降18.6%,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收入同比重挫逾5成(50.8%)。

中國媒體第一財經引述分析人士表示,中國投資者目前也有理由暫停一下,包括等待央行對於利率放寬的態度;中共即將在7月舉行,在經濟、財政等政策被確定下來前,投資者可以再等一下。

三中全會前 習近平強調「2035科技強國」

6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頒獎時表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

程曉農提到,20屆三中全會前,習近平原本想通過一萬億人民幣大撒幣的方式拉動經濟,但是近期經濟數據顯示,這個夢想破滅。但是,北京不會承認這個現實,會繼續講空話。去年9月,習近平在黑龍江省考察調研,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今年,兩會國務院工作報告也將其列為十大任務之首。但是,中國經濟卻接連遭受美歐等西方國家提高關稅的制裁:「不存在只要開三中全會一切都會好,沒有那事情。習近平為中共大型會議前準備的『獻禮』,效果還是零。」

市場經濟、西方支持才是中國經濟解方

賀江兵認為:「中國方向搞錯了。」首先在外部情勢方面,跟美國與西方搞好關係,這是主體、大是大非的方向,既要反美又要佔美國的便宜怎麼可能?另外,市場的改革要向著市場的方向進行。過去三、四十年,中國是往市場靠近才獲得經濟發展,不能拿過去改革的成果來反對過去的改革。他說,「一是市場經濟、一是西方支持,中國靠這兩支柱獲得經濟成果;又反對這兩個支柱,那不是自掘墳墓?就算再努力、口號再響、措施再多,那也就是捨本逐末。」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趙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