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一名資深外交官的越界

2024年06月27日 8:50 PDF版 分享轉發

作者: 李濠仲

依照美式外交工作核心,長期受到稱許,多在一名如何一心一意,透過富有創意、可行的辦法,去締造外交的勝利──世界和平。但世道複雜,什麼時候要採取如季辛吉的馬基維利實用主義,什麼時候又該由如高爾般的勤奮型理想主義登場(高爾沒擔任過正式外交官,但被視為外交理想主義代表之一),通常很難有一定準則,有時既要擔心錯誤的外交政策會帶來不良後果,卻也要擔心成功的外交所造成的意外。

為什麼老布希發動的第一次被說是明智,到了小布希發動第二次戰爭就遭到傲慢批評?背後便說明了外交決斷的不可測。

終歸,「人」就是一國外交推展的關鍵。5月,曾任駐歐盟大使的艾森斯塔特(Stuart E. Eizenstat)便在他最新著作《外交的藝術》中寫到:「在成功的主要經驗教訓中,擁有合適的談判者很重要,而有效的談判者必須聰明、知識淵博、消息靈通、目標明確、冷靜和富有同理心」。

他說的一點都沒錯,「頂級外交官」正在於他能藉由上述特質,同時面對不同國家根深蒂固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去做出符合時局的應對判斷,甚而有效運用「外交藝術」去拯救我們的地球。正是如此任重道遠,外交官才得以「國家門面」之名,理所當然在外享有國家所賦予一定的體面。

問題是,倘若這一「體面」出現了公務、私德間的「越界」,所謂「國家門面」也會直接落漆。前美國駐大使奧爾森(Richard Olson)就是最血淋淋的教訓。

2012年,資深外交官奧爾森被派駐巴基斯坦,適逢美巴關係高度緊張的一刻(前一年美軍深入巴基斯坦擊斃賓拉登),奧爾森卻能以獨有的「外交藝術」,贏得當地人歡迎,就連塔利班官員都願意和他接觸。能在「艱困區」做得如此有聲有色,無怪乎四年後卸職那天,時任國務卿的柯瑞會公開讚許奧爾森是美國曆來最傑出的外交官之一。

但隨後,奧爾森卻是「灰頭土臉」黯然離開他最熱衷的外交場域。原因就在這名「天才外交官」,被發現當年除了一邊成功活絡美巴關係,一邊卻又自以為浪漫在當地發展(和一名派駐巴基斯坦的英國記者),奧爾森並沒有如實向美國外交安全官員報告他和這名記者的關係,明顯違反了的反情報規定。當然,奧爾森始終定義兩人只是朋友,沒和她談戀愛。結果,法院調查時再發現,奧爾森曾將這名記者介紹給一名在巴基斯坦經商的美國商人,對方則有替美國政界人士募款偽造文書和逃稅紀錄,經奧爾森「牽線」,這名記者便得到這名商人贊助了哥倫比亞大學學費。其「灰色地帶」簡直灰到到不能再灰。

不只這樣。奧爾森的模糊行事原來是「慣性」。婚外情的案外案,另有他被發現在擔任駐迪拜領事館館長期間,曾收到價值6萬美金的鑽石首飾,按國務院《外國禮品和首飾法》,凡超過285美金的禮品都必須退回,或上繳國家,但奧爾森沒有這麼做,而是把首飾轉贈給岳母。東窗事發,他辯解這些禮品本來就是別人送給他岳母的,他岳母當時剛巧搬到迪拜幫忙他照顧孩子,所以不受《外國禮品和首飾法》規範,他也無法照國務院的要求強迫岳母歸還珠寶,因為「她會認為這是搶劫」。這回是幾乎「硬坳」到不能再坳。

對於婚外情和贈禮案,奧爾森都推給了「文書作業失誤」,然後,他陸陸續續又被抖出曾接受商人(和替女記者付學費同一位)招待機票,以及受贈住宿豪華酒店等等。何以說奧爾森的模糊行事有其「慣性」,因為就在他2016年退休后,馬上又違反「旋轉門」條款,在卡達政府的遊說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併發接連「起底」,有媒體稱其為「戲劇性的失寵」,原本備受讚譽的職業生涯竟是令人震驚地結束。最後,奧爾森在法庭上終究坦承「我確實越界了,我願意為自己的判斷錯誤承擔責任。」這才讓他換得法院判刑監禁6個月,但緩刑三年,並罰金9萬3400美元,避開牢獄之災。

近日有周刊報道台灣駐美代表俞大㵢亂花公帑、浮報公帳,太太甚至把外交官「當下人」使喚,指控很嚴厲,風波在所難免,但就如「奧爾森案」一樣,震蕩之下或是有助釐清長期以來「國家門面」的越界與否。

來源:上報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