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年輕人中風:儘早發現預警信號

2024年05月30日 22:10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 生命時報

肢體癱瘓、語言障礙、吞咽困難、認知障礙……一系列影響生活質量的後遺症,使得腦卒中(俗稱「」)成為嚴重威脅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過去,中風是一種典型的老年病,隨著年齡增加發病率上升。但近日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罹患中風,年輕化趨勢顯著。

上述報告分析了2011年至2022年美國50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的522.5萬名受訪者,發現美國中風的患病率從2011~2013年的2.7%上升至2020~2022年的2.9%,增幅為7.8%,這一增長與2006~2010年中風患病率下降3.7%形成鮮明對比。單從數據來看,雖然2020~2022年期間,美國65歲及以上的中風患病率最高(7.7%),18~44歲年輕人的中風患病率最低(0.9%),但從2011年到2022年,美國65歲以下成年人的中風患病率增加了約15%,其中45~64歲人群增加了15.7%,18~44歲年輕人增加了14.6%,年輕化趨勢非常明顯。

報告指出,這一趨勢與近幾十年來年輕人心血管風險因素的增加相對應。從1999~2000年到2017~2018年,美國男性從27.5%上升到43%,女性肥胖率從33.4%上升到41.9%,其中40~59歲人群的肥胖率最高(44.8%)。45~64歲成年人的患病率最高,從1999~2000年期間的40.3%增加到2017~2018年期間的46.8%。此外,藥物泛濫也可能是導致美國年輕人中風的罪魁禍首。成癮不僅可以引起感染性心內膜炎導致中風,還可以導致血液高凝狀態,引起中風。

「在急診中,醫院每天都能收治到20~40歲的年輕中風患者,有時候一個班次救治的中風患者中1/3是年輕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李穎告訴記者,和美國的趨勢類似,我國中風年輕化的趨勢也很明顯,應引起大家的重視。臨床上,李穎救治過最年輕的患者才19歲,前不久還救治了一個20多歲的大學生。

為什麼年紀輕輕就中風了?李穎表示,臨床發現大多數年輕人中風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這背後與很多年輕人存在飲食不合理、精神壓力大、吸煙、飲酒、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有關。很多人年紀輕輕就具備了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多種中風危險因素。另外,隨著大眾健康素養的提升,很多中風能夠早期發現。「有的患者只是一過性手部無力,幾分鐘緩解,前來就診才發現是中風。」李穎說。需注意的是,年輕人中風的病因更加多樣、複雜,除了動脈粥樣硬化外,還有遺傳、卵圓孔未閉(先天性心臟結構異常,是應于嬰兒出生后自然閉合的心臟通道未能合上形成的疾病)、心律失常、房顫、血管炎症、口服避孕藥、頸部按摩等因素。

中風容易複發,要特別關注。大眾一定要牢記「中風120核心內容」,儘早發現預警信號

「1」看:一張臉不對稱、嘴巴歪。當臉部兩側不對稱或一側嘴角歪斜,就是異常。

「2」查:兩隻手臂,是否發生單側無力,不能抬。閉眼雙臂平舉10秒,有一側手臂無力往下掉,就是異常。

「0」(聆)聽:說話口齒不清,說不明白或無法說話,就是異常。

如果有以上任何癥狀突然發生,立刻撥打急救電話,快速送往附近有中風救治能力的醫院。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礎:

1. 健康飲食。避免高油高鹽高脂肪飲食,多吃果蔬,適當攝入紅肉類,保持飲食結構合理。

2. 合理運動。推薦每周進行150分鐘及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或者75分鐘及以上的劇烈運動。但要避免疲勞時運動,每次運動不過量。

3.保持心態平和。負面情緒和中風會形成惡性循環,要避免過度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

4.戒煙、戒酒、不熬夜。

5.積極治療高血壓等原發疾病。要關注,但不要忌諱用藥,合理用藥反而有助於預防中風。高血壓等原發疾病控制不好,不僅會引發腎臟等臟器損傷,還容易引發中風等嚴重問題。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林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