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去朝鮮留學,我看見的神秘國度: 商店不賣米和面,最流行中國諜戰劇

2024年06月24日 13:44 PDF版 分享轉發

中國相鄰,但在多數人眼中,朝鮮是一個充滿神秘感的國家。

大眾只能從新聞報道上碎片化地捕捉有關這個國度的信息:彷彿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舊街道,貧窮的民眾生活,瘋狂的領袖崇拜,極度封閉的信息接收狀態……

2019年,在某外國語院校修讀新聞和朝鮮語雙學位的20歲女孩安安,意外得到了一個去朝鮮做半年交換生的機會。

安安的大部分同學聽到去朝鮮公費留學,第一反應都是「誰會想去這個國家?」

報名的人寥寥無幾,但安安第一時間報了名,並成為那一年中國派到朝鮮的60名交換生中的一員。

●關於朝鮮生活的紀錄片《太陽之下》

她從前就對朝鮮充滿好奇,不時觀看關於朝鮮的報道和視頻,試圖從各種媒介中窺探朝鮮的信息。表情誇張的兒童表演、無處不在的領袖崇拜……視頻里呈現出的朝鮮生活時常讓她感到割裂,世界上真的存在這樣的地方嗎?

安安的腦海中閃過新聞課堂上老師講的「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她心想,「我一定要親眼去看看,這是一個怎樣的國度。」

以下內容根據她在朝鮮留學半年的真實經歷和感受整理。

01 朝鮮初印象:「這麼窮的地方,能吃飽穿暖嗎?」

廣播宣布即將落地時,我透過機窗看雲層之下的朝鮮。

整片光禿禿的黃土,不見植被,不見房屋。未開墾的土地上,並無其它顏色點綴其間,像是乾涸的沙漠。

眼前之景比想象中更糟,我開始擔心:這麼窮的地方,能吃飽穿暖嗎?

抵達朝鮮的第一站是入境安檢。朝鮮的安檢格外嚴格,所有行李必須在過完安檢儀器后開箱檢查,手機、電腦、硬碟等電子設備需要先上交海關,嚴禁攜帶關於、日本、英美等國相關的資料內容。

據留朝師兄師姐們的經驗,電腦可以設置文件隱藏,在硬碟里放下載的各國影視劇和書。我成功利用「文件隱藏」保留下一些日韓劇、美劇和國產劇,在後來的日和夜裡重溫了《甄嬛傳》和《破產姐妹》。

有個朋友則比較倒霉,他存在電腦里的課程作業被海關搜了出來。那是幾份PPT文件,有關韓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介紹。他因此被帶到「小黑屋」,遭受異常嚴肅的動機盤問,最後寫下保證書,承諾絕對不會傳播文件內容。

●在接機大巴上拍的機場,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安檢后,我們拉著行李箱走出機場,看到開至面前的接機大巴,窗戶沒玻璃,一旁立著鐵質行李架,座位是皮質並排式樣。

從機場到平壤市區,田野和山村逐漸隱沒,街道變得寬闊而熙攘。

春天的平壤是一個繽紛的世界,到處都是五顏六色的房子,女士們穿著彩色緊身連衣裙或小西裝,男士們則穿著軍裝或正裝,胸前都佩戴著徽章。沿途碰見很多軍人列隊而行,他們戴著土黃色高檐軍帽,流蘇掛在肩膀上,褲腿筆直。

道路兩旁還有為孩子們設置的遊樂場,憨態可掬的卡通造型裝點牌匾。窗外的風徐徐吹進車廂,讓我的心情突然變得雀躍,如同飛出車窗的調皮氣球。

●白天的金日成綜合廣場,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朝鮮的第一周,我與家人朋友處於失聯狀態。有自己的內網,而我們作為,直到去中國使館才用上網路。朝鮮同學帶我們去國際通信局開電話卡,一張200美金,只能供外國人之間通話,打不進朝鮮人的電話。電話卡也提供開網服務,但流量按每M收費,實在太貴,公派通常不捨得用。

在朝鮮,全民下載軟體都要到線下的「情報交流所」(根據朝鮮語정보교류소的直接音譯,更像信息交流所),付費請這裏的老闆幫忙把軟體下載到手機或電腦里。剛去時,我們想下載朝鮮語字典,老闆在我的電腦上捯飭半天,結果軟體和windows系統不兼容。

有趣的是,朝鮮當地人也會去情報交流所下載電視劇資源。那一年,情報交流所門口上貼著一張海報「今天更新《偽裝者》X集-X集」。

●朝鮮電視上的《偽裝者》,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中國劇在朝鮮很受歡迎,《偽裝者》和《潛伏》的宣傳信息無處不在,是朝鮮街頭巷尾熱播的電視劇。

不僅是流行國內完結已久的電視劇,在朝鮮的半年,周遭的一切都仿若穿越回過去,我時常感到自己陷落進時間的縫隙,過去和現在彼此拉扯,唯獨看不清未來的生活。

02 留學生在朝鮮:無處不在的集體生活和領袖崇拜

我所前往的金日成綜合大學是朝鮮的最高學府。這座學校雄偉壯觀,三層的電子圖書館、體育館、游泳館、、健身房等一應俱全。3號教學樓的一樓大廳掛著金正恩同志的畫像,路過的朝鮮同學都會停下來鞠躬致意。

剛來的時候,我們這些留學生猶豫了很久,最後學著他們的樣子,拘謹地鞠完躬再上樓。後來我才知道,學校沒有規定學生們這樣做,是朝鮮學生們自發的舉動。

宿舍是二人間,獨立衛浴,房間里掛著一台液晶電視。電視只有4個台,會播放唱歌表演、電視劇、國內體育賽事、天氣預報等,從下午3點之後才有信號,每次都要把天線夾到窗帘上接收信號。

●安安宿舍里的電視,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們上課的時間是周一到周六,只安排上午課程。我從宿舍走到教學樓需要20分鐘,教室里經常停電,沒有空調和電扇。4月的教室透著陰冷。到了夏天,教室則像汗蒸房,我們只能用書本扇風,卻依然全天冒著熱汗。

課程一般從早上8點上到11點,有時會延遲到下午1點,食堂的開飯時間跟著課程表走。每到中午12點,我餓得魂都沒了。朝鮮食物也是以炒菜為主,食堂日常供應米飯和小炒菜。

可能是食材處理得不太乾淨,油水又大,前幾個月我每周腹瀉,帶的三盒蒙脫石散8月份全吃完了。腹瀉最嚴重的一次,我甚至在宿舍暈倒,被送到朝鮮的親善醫院治療。

●平壤親善醫院的正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朝鮮上學期間,留學生的課程包括講讀、會話、寫作和地理。在課本上,我總能讀到一些令人大跌眼鏡的文字材料,比如領袖誕生的神話故事,以及批判「美帝國學生」抽煙喝酒、酒精中毒等不良行為。

我們還會被安排鑒賞朝鮮電影,其中有一部叫《少女媽媽》,講述一位16歲的女孩在孤兒院收養了幾個孩子,每天任勞任怨為他們洗衣服做飯,放棄來之不易的升學機會。還有一部講述鄉村建設的電影,主角是一個生產隊的姑娘,她為了在暴雨中救下一隻隊里的羊,最終犧牲了。

我被這種朝鮮特色電影大大震撼。這些電影里,女主人公為了集體或他人,都犧牲掉了個人慾望甚至生命。儘管是電影,我還是很難過,「個人的慾望」是否必須是「集體」的對立面?故事的結尾,生產隊為姑娘舉行了葬禮,這樣的結局是一種必須嗎?

學校舉辦過歌唱大會,我們這些留學生被要求站在大禮堂的舞台上向台下4000名朝鮮同學表演節目,有齊唱、獨唱、雙人唱。從排練到登台,整個過程對我來說像是一場「崇拜價值」的脫敏。

●紀錄片《太陽之下》

老師會在課堂上選拔並分配內容,歌詞都圍繞著歌頌領袖或大好河山,比如「我們稱他為爸爸,我們的領袖」或者「遠山的盡頭,回蕩著山響」。

在朝鮮的大學校園,我還觀察到一個奇特的現象——全民集體勞動。

朝鮮並沒有「環衛工人」這一職業,每天早上很多平壤市民自發蹲在小區的綠化帶旁拔草。周六上午,金日成綜合大學的學生們會來一場校園大掃除,掃地、拖地、除草,面面俱到。

●放學路上看到單位在組織拔河比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我去留學期間,恰逢中朝建交70周年,那一天萬人空巷,我從未在街上見過那麼多平壤市民。街頭懸挂著「中朝友誼萬古長青」的條幅,人人都手拿中朝兩國的國旗湧向街頭,五顏六色的朝鮮傳統服飾看得我眼花繚亂。

●阿姨們穿著朝服去獻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朝鮮人對中國的態度普遍比較友好。而朝鮮人對韓國的態度,卻存在鮮明差異。

很多老一代朝鮮人的心裏,都渴望著朝韓統一。在一門課上,一位老師懇切地對我們說:「諸位日後如果從事外交工作,請為我們半島的統一多做貢獻」。

朝鮮年輕人對韓國的態度截然不同,身邊的朝鮮同宿生一提到韓國就搖頭,從不主動問,也拒絕了解韓國的一切信息。

曾經有個妹妹來我們宿舍愉快地聊完天,我為了表達友好,隨機從架子上拿了幾張面膜送給她。只見她不動聲色地把韓國面膜抽出來還給我,簡短地說了一句「我不用」,然後把其它的帶回去了。

03 朝鮮社會觀察:交通、物價和景點

周日沒課的時候,我會跟朋友坐上計程車逛一逛平壤。有時我們也會被司機拒載,司機搭載外國人,需要提前打電話跟總管站點報告。

如果跟朝鮮同學一起,我們會選擇坐地鐵。平壤地鐵的凱旋門站是一個專門展覽給外國人的景點,頂上懸挂著很多水晶吊燈,修建得格外富麗堂皇。

●乾淨整潔的朝鮮街道,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平壤街頭的整體消費並不高,通用的貨幣有朝幣、美元、歐元和人民幣。街頭隨處可見賣飲料和吃食的清涼亭,2、3塊人民幣就可以買一個飯糰或者一大袋烤栗子。朝鮮人常去的平價食堂門庭若市,1到5元可以搞定一頓飯。超市裡,50元可以買到一件衣服。

不過,即使在朝鮮,家境優渥的人群開銷也可以很大,我們去定製合唱穿的朝服時,老闆說我們的音樂老師每月會在店裡訂購多套服裝,每件衣服都要600元上下。

●平壤的柳京商店,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朝鮮的熱門飯店,同樣喜歡國內「飢餓營銷」那一套。當地有一家蒼光院炸雞腿特別出名,中午11點開始營業,雞腿12點前就賣完了。我們去了三四次都空手而歸,後來在營業前就蹲守排隊,才終於吃上了網紅雞腿。

我還喜歡去「日出食堂」,二樓的裝修特別文藝范,有華麗的鋼琴、柔軟的沙發和精緻的浮雕,供應甜蜜的巧克力蛋糕和椰子牛奶。有一家叫「玉流館」的冷麵店有「天下一絕」的名號,門口排隊的人特別多,但外國人去會被直接帶到另一個包間,花費跟本地人不同。

●植物園門口的門票價格表,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物價上的區別對待,在朝鮮很多的景點和飯店都普遍存在。我們去大同江上划船時,就曾發現當地人只需支付5000朝幣,外國人的花費卻是6歐元,兩者相差12倍。

我們還去逛過朝鮮第一百貨商場,商場有三層,涵蓋食品、日用品、衣服、樂器等各種商品,商場轉角處還會賣那種轉盤撥號的老式電話機。商場三樓有一位擺攤大哥,在賣一種叫做「聰明水」的葯。大哥看我是外國留學生,趕緊湊過來推銷:「喝了這個水,會變得特別聰明,考試成績能有大幅度提升」。

朝鮮的商店和市場,是買不到米面的,因為糧食按照人頭直接分配下去。留學生的米面會直接統一發放給食堂。有的朝鮮同學會要求留學生幫他們在國內的購物網站買東西。

有一次,朝鮮老師向我展示我生病期間的缺勤記錄,轉而又說自己最近皮膚不好,暗示我給她送化妝品。自費生朋友對我說,可以對當地人態度強硬一點,因為他們「欺軟怕硬」。

●圖片中間是朝鮮第一百貨商場,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朝半年,我很喜歡出門遛彎,漸漸熟悉了出門沒有地圖導航,全靠經驗和問路的「探險」,因為手機上網不方便,也逐漸變成了只能拍照的「廢鐵」。

但在朝鮮出遊期間,我時常有種「貨不對板」的落差感。我們參觀過當地幾座名山和瀑布,老師在臨行前把它們描述得巍峨壯麗,去之後發現挺荒蕪的,有點像小山溝和小水溝。

學校組織過我們去南浦的海邊玩,大巴車以每小時40公里的速度晃晃蕩盪地開上高速,路修得很不平整,起起伏伏地像在坐過山車。大巴中途拋錨了兩次,後視鏡都被顛掉了。

不過我很喜歡學校組織我們去各個地方參觀,看萬景台故居、爬妙香山、在海邊烤肉,站在板門店的閣樓眺望,甚至能看到對面的韓國國旗。我想到關於朝鮮的那些影視劇《愛的迫降》《隱秘而偉大》……曾經只出現在影視、書本上的內容,在眼前突然變得生動起來。

04 離開朝鮮4年,不願簡單評價好與壞

這些年,我偶爾會想起剛去朝鮮的第一天,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師帶著我們做「破冰活動」,他問眼前的留學生們:「你們眼中的朝鮮是怎樣的?」

我們客氣地給出了很多正面的形容詞,「開心」、「幸福」、「有趣」……最後這位老師說道:「朝鮮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大家可以在未來好好感受。到底是不是很幸福,你們也可以自己來體會。」

●紀錄片《太陽之下》

去朝鮮前,我曾對朝鮮人的生活和觀念感到不解,在國內的社交媒體上,經常會刷到畫著濃妝的朝鮮少女,神情誇張、動作豐富地朗誦或歌唱表達對這個國家的情感。我覺得她們的表演過於怪異。但直到走入朝鮮的課堂,我發現老師們就是這麼教的,這也只是朝鮮人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無關對錯。

每逢領導人祭日,我還會在路上看到民眾自發地拿著花束,到附近的領袖銅像下獻花。很多人邊走邊哭,哭得特別傷心。我往往震驚又害怕,但在這樣的真切悲慟面前,他們跨越了媒體對朝鮮人的刻板印象,變得立體起來,而我也從中窺見了朝鮮人的真實情感。

有時我覺得朝鮮人的生活沒什麼不好。大家一起上學,一起畢業,一起走上工作崗位,接收內網統一發布的信息,不會因為信息過載而焦慮。

在和朝鮮同學聊天時,我發現他們大多對就業有著清晰穩定的規劃。一個女孩說她想當老師,所以現在就要好好讀書,拿到好成績,未來被分配到教師崗位上才能勝任工作。還有一個男生說他想當軍人,正在努力朝著目標邁進。

●大同江風光,坐在江邊的朝鮮青年

但在朝鮮生活的後期,集體生活過度地擠佔地了個人生活,又讓我感到茫然和迷失。人們的生活像夾心餅乾那樣,被緊密地壓實在一起。

我的身體出現了生理性壓抑。我總是感到頭暈,躺在床板上,感覺頭頂的天花板在不停轉動。走在平壤的街道,我好像置身其中,又覺得自己孤身一人。學校托升起我的社交圈與生活圈,我聽著耳機里的流行音樂,常常覺得整個世界只剩下自己。

另一方面,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脆弱易散,尤其是留學生和本地學生間。我的一個朋友和朝鮮同宿生關係很好,她們經常一起寫作業、互相改作文。

有一天,這個同宿生專程找到我朋友,跟她說了一句「很高興認識你」,之後就突然消失了。朋友很傷心,問遍朝鮮的老師和同學,得到的統一回復都是對方生病了。她們沒有聯繫方式,甚至來不及告別。

2019年10月,我們這批交換生離開了朝鮮,我回到原本的學校上學。生活重新上了「發條」,上課、寫作業、找實習,穿梭在都市的人海與車河裡。我有時感到恍惚,國內的大城市怎麼會有這麼多人?過去半年在平壤街頭,一到晚上八點鐘,幾乎看不見燈火。

●安安在宿舍天台看到的風光

回國后,在朝鮮的日子就像做了一場夢,有種不真實感。我偶爾會想起那些在朝鮮認識的老師和同學,有位教講讀的老師長得特別帥氣,知道中國的「李陽英語」,會在我們的催促下分享自己的戀愛故事。

班級組織海邊出遊時,朝鮮同學也會給我拍照,記錄下那個非常美好的時刻。

●離開朝鮮前,我和另一位同學給老師送的扇子

但直到現在,如果有人問我:「你覺得朝鮮是個怎樣的國家?」

我依然無法給出答案。

我的腦袋中會浮現一個畫面,在朝鮮期間,同學們集體去南浦海邊。那是我見過最簡陋的景點,整片海灘沒有任何被開發的痕迹,甚至顯得有些髒亂。

湛藍的海水鋪展在眼前,海風掀起白色的浪花。抬眼望去,海天相接,風從遠處吹來,輕拍在臉頰上。我彷彿進入了一個無邊無際的宇宙,而我正站立著的那片海灘,像是地球上一個被人類遺忘的島嶼。

來源:十點人物誌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