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這世界配不上基努·里維斯

2019年06月11日 4:53 PDF版 分享轉發

最近基努·里維斯為了宣傳自己的新片上了一檔深夜節目。因為在聊天中談到了宇宙毀滅之類的話題,主持人 Stephen Colbert出其不意地問了基努·里維斯一個問題:你覺得我們死之後會發生些什麼呢?

這是一個既很難回答又很容易回答的問題。難在它太空洞,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容易在你可以隨便找一些大而化之的話,或者機智調侃把觀眾逗樂製造節目效果,就像大多數脫口秀嘉賓所做的那樣。

而按照大多數人的正常反應,面對這個問題時大概會把重點放在自己身上,想的是自己在死之後會怎麼樣。

但基努·里維斯長吁一口氣,然後用他一貫的認真神態和語氣回答說:“我知道那些愛我們的人會想念我們。”

在一檔風格輕鬆幽默乃至有點輕浮的脫口秀節目里,沒有人想到會聽到這麼一句無比誠懇掏心掏肺的話。現場觀眾席里有人發出長長的驚嘆,全場沉默片刻繼而爆發出真誠的掌聲。

主持人也一時無語,不住點頭、輕聲讚歎“哇喔”。氣氛變得有點動人。

聯想到基努·里維斯年輕時曾經經歷過幾次至愛之人的離去而消沉度日了很長一段時間,人生中留下長久難以磨滅的傷痛——

2001年,他當時的女友車禍去世;1993年,他最好的朋友、和他一起主演了《我私人的愛達荷》的瑞凡·菲尼克斯在25歲猝死——

他的那句誠懇回答,就更多了一絲讓人唏噓和憐惜的意味。

這期節目播出后引起轟動,那短短的十幾秒在推特上被反覆轉發。

人們再一次止不住地讚歎基努·里維斯的溫暖善良,讚歎他有一顆多麼美好的靈魂,讚歎他是這個喧囂浮躁的世界里如此罕見的一個異數。

很多年來,互聯網上散落著許多關於基努·里維斯的軼事,有數不清的普通人在論壇和社交媒體上講述過自己在生活中和他的偶遇,以及那些偶遇給自己留下的美好印象。

這是一些什麼樣的故事呢?

這是一個二十多年前就成名的一線巨星把自己活成一個平平凡凡的普通人的傳奇。

每一個故事都很相似——

基努·里維斯獨自一人出現在一個個日常生活的場景里,衣著隨便乃至邋遢,搭公交、坐地鐵、騎,買爆米花、,和路人微笑、寒暄、打招呼,低調、溫和、謙遜,有時還很體貼和善解人意。

有人說,自己曾經在一家獨立書店工作,每周三基努·里維斯都會騎著他的摩托車來買新出的小說和數獨遊戲。每一次,他都會提前20分鐘打電話到店裡,禮貌地請求店員把他要的書先找出來放好。

紐西蘭女演員梅蘭妮·林斯基(Melanie Lynskey)講了自己在一個聚會上碰到基努·里維斯的經歷:“內向的我們當時都站在角落裡。我們談起了動物,他問我有沒有我的狗狗穿衣服的照片。我還真的有。雖然我和他只有那麼一次簡短的互動,但他看上去有一顆美好的靈魂。”

有人說自己有次坐飛機從舊金山到,同行的乘客里就有基努·里維斯。結果那班飛機因為故障只能迫降在離洛杉磯兩個小時的貝克斯菲爾德(Bakersfield),乘客們需要從那裡再坐車去洛杉磯。基努·里維斯主動擔任了在乘客和機組人員中進行溝通的角色,幫著安排車輛,後來在去洛杉磯的車上還一直在和其他人海闊天空地閑聊。

拿過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女演員奧克塔維亞·斯賓塞也曾經在電視節目上講過她當年剛到好萊塢發展時發生的一件事。那時她還沒有名氣,有天去試鏡,結果半路車壞了。當時她的車很久沒有洗特別臟,她又穿得破破爛爛,根本沒有人願意停下來幫忙。最後主動過來幫她推車的,正是騎著摩托車經過的基努·里維斯。

在所有的故事里,我最喜歡的是這一個:“2001年,我在悉尼一家電影院打工,遇到基努·里維斯來買票。當時他應該正好在拍《黑客帝國》。當時我16歲,我對他說我可以給他員工折扣,我的想法是這樣他就需要簽字確認,而我就可以得到他的簽名。結果他拒絕了,說自己不在這裏工作。於是我慌亂地給他按正常票價出了票,暗自為沒有拿到簽名懊惱。

兩分鐘以後他回來了,遞給我一張背面有他簽名的收據說,‘我剛意識到你可能是想要我的簽名,所以我簽在了這裏’。他把手裡的甜筒順手扔在了垃圾桶里,然後就去看電影了。我後來才意識到,他可能根本就不想吃冰淇淋,他只是想找張紙,把簽名送給這個16歲的白痴少年。”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幾年前就被媒體報道過已經廣為人知的事。比如說2011年,他曾經在紐約地鐵上被人拍到過給一旁背著大包的女孩讓座。

還有2014年9月2日,他又被拍到獨自一人坐在街邊,旁邊還放著一個小蛋糕。當天正好是他的生日,大概那就是他慶祝的方式。當時還有沒認出他的遊客跑過去向他問路。

在那期脫口秀節目播出之後,所有這些故事又被翻了出來。沒有人覺得他是在作秀,因為有太多太多這樣的故事了。

很多人說的一句話是:“We don’t deserve Keanu Reeves.”

《紐約客》雜誌有篇文章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標題是:“Keanu Reeves is too good for this world.”

是啊,這個世界配不上基努·里維斯。

三界生死,十丈紅塵,熙熙攘攘,名來利往。精心計劃,苦心經營,撕破臉的吵鬧,奮不顧身的追逐,疲憊焦慮中的前行,想要錦衣玉食,想要揚名立萬,爬更高的高山,去更遠的遠方……大家都活得有點太用力了。

即使是世界之巔的珠穆朗瑪也已經擠滿了人。登山者排起長隊,需要胸貼著胸等上幾個小時才能輪到爬到頂峰拍一張自拍照的機會,有時候還不得不踩著剛剛死去的人的身體才能繼續前行。

這多麼像一個隱喻。

而基努·里維斯似乎像是這一切的反面。

他可以把自己拿到的片酬分給全劇組的工作人員。他可以在街邊和流浪漢一起慶祝生日。他走上銀幕是流光溢彩的巨星,走下銀幕化身做穿著舊衣的路人。

他沉默,低調,溫和,謙遜。他遊離在俗世之外,超脫,淡泊,漫不經心,對什麼都無動於衷。

正像他的名字Keanu,在夏威夷語里這個詞的意思是cool breeze over the mountains,“吹過山間的一陣清風”。

我羡慕那些偶遇過基努·里維斯的人們。

當你搭地鐵的時候發現悶熱的車廂里站著他,看電影的時候發現幾排之外破舊的椅子上坐著他,那些值得珍藏的記憶碎片,如同在海邊撿回來放在書架上的貝殼,提醒你曾經看到過一片大海。

來源:InsDaily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林玲